脑梗塞症状及表现
脑梗塞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包括运动、感觉、语言、吞咽障碍等;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同类型脑梗塞有特殊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持续短可恢复是脑梗塞预警信号,大面积脑梗塞病情重有明显缺损症状、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表现,不同年龄及有基础病史者风险等有差异
一、脑梗塞的常见症状及表现
1.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常见的是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比如患者可能发现自己拿不住东西、走路时一侧肢体拖曳等。这是因为脑梗塞影响了大脑皮层运动区或其传导通路,导致对侧肢体的运动调控出现障碍。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概率较高,更容易发生脑梗塞引发运动功能障碍。而对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增加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
感觉障碍:表现为一侧面部、肢体的感觉减退或异常,如麻木、刺痛等。这是由于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大脑无法正常接收和处理感觉信号。对于女性患者,如果本身存在内分泌紊乱等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管状态,增加感觉障碍发生脑梗塞的易感性。
语言功能障碍:若脑梗塞累及语言中枢,可出现说话不清、不能理解他人言语(感觉性失语)或能说话但不能表达正确含义(运动性失语)等情况。语言中枢的受损与脑梗塞发生的部位密切相关,例如左侧大脑半球更容易出现语言相关的症状,而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脑梗塞累及语言中枢的概率因血管基础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血管病变往往更严重,语言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相对较高。
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表现,这是因为控制吞咽的神经或肌肉相关区域受到脑梗塞影响。吞咽功能障碍在老年脑梗塞患者中较为常见,老年人本身吞咽反射等功能有所减退,脑梗塞后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且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2.全身症状
头痛:部分脑梗塞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可能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颅内压变化或血管牵拉等因素引起。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头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人可能更能明确表述头痛的性质等情况,而老年人可能表述相对模糊。有偏头痛病史的人群,发生脑梗塞时头痛表现可能与既往偏头痛有所不同,需要仔细鉴别。
头晕:患者常感觉头晕目眩,可能伴有平衡失调。头晕的发生与脑梗塞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前庭神经相关区域受累等有关。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发生脑梗塞头晕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且头晕可能影响其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恶心、呕吐:这是由于颅内压改变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脑梗塞患者,在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要警惕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等其他并发症,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病情的判断和处理。
3.不同类型脑梗塞的特殊表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可完全恢复。典型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上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突然发生的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等,但很快缓解。TIA是脑梗塞的预警信号,约1/3的TIA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脑梗塞,所以对于出现TIA症状的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不同年龄的TIA患者后续发展为脑梗塞的风险不同,一般年龄越大风险越高,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TIA患者风险更高。
大面积脑梗塞:病情往往较重,除了有明显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外,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同时可能伴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剧烈头痛、呕吐加剧、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大面积脑梗塞多是由于大血管闭塞等严重血管病变引起,在老年人中相对更常见,因为老年人血管条件更差,一旦发生大血管闭塞更容易导致大面积脑梗塞,且病情进展快,预后相对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