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早期的症状
帕金森病症状分为运动和非运动两类,运动症状包括常为首发的静止性震颤、有“铅管样”或“齿轮样”表现的肌强直、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运动迟缓以及中晚期出现的姿势平衡障碍;非运动症状有早期的嗅觉减退等感觉障碍、失眠等睡眠障碍、便秘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抑郁等精神障碍。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易出现并发症需家人加强照顾,有家族病史者应定期体检,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情况,儿童和青少年若有类似症状需到专业医院检查确诊。
一、运动症状
1.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典型表现是拇指与示指呈“搓丸样”动作,频率为4-6Hz。这种震颤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生。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关注此症状。生活中,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震颤。
2.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称为“铅管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直”。肌强直可导致患者运动迟缓,影响日常活动,如穿衣、系扣等。长期的肌强直还可能引起肌肉疼痛和僵硬,尤其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更为明显。
3.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表现为手指精细动作如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缓慢,逐渐发展成全面性随意运动减少、迟钝,晚期因合并肌张力增高致起床、翻身均有困难。运动迟缓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于从事精细工作的人群,如画家、手工艺者等,早期的运动迟缓可能会对工作产生明显影响。
4.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表现为站立不稳,行走时步距缩短,碎步、前冲,称为“慌张步态”。患者容易摔倒,增加了骨折等意外发生的风险。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姿势平衡障碍可能更为明显,需要特别注意预防跌倒。
二、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可能是帕金森病最早出现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嗅觉减退可能会影响患者对食物的味觉体验,导致食欲下降。肢体的感觉异常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感到不适。
2.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多梦、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等。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表现为睡眠中出现生动的梦境,并伴有肢体运动或大声喊叫。睡眠障碍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睡眠障碍可能会加重原有的基础疾病。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的有便秘、多汗、脂溢性皮炎(油脂面)等。便秘较为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从卧位或坐位起身时头晕、眼前发黑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饮食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加重便秘症状。
4.精神障碍:约半数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晚期可发生痴呆。精神障碍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使患者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对于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帕金森病合并的精神障碍可能更为严重,需要更加关注心理支持和治疗。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帕金森病早期症状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跌倒导致骨折等。因此,家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保持居住环境的安全,减少障碍物。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自身身体变化,以便早期发现症状。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特殊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儿童和青少年患帕金森病较为罕见,但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