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发烧有什么特点
白血病患者发烧有其独特的体温波动、伴随症状特点及与正常发热的区别。体温波动多样,有持续性低热和不规则发热等;伴随感染相关症状如呼吸、泌尿、皮肤感染等,还有乏力、盗汗等其他伴随症状;抗感染治疗效果差,病因机制是在白血病基础上免疫平衡打破并合并感染,与正常发热由单一病原体感染致免疫应答不同,血常规表现也有差异。
一、体温波动特点
白血病患者发烧时体温波动情况多样,部分患者可呈现持续性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且持续时间较长,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机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持续引发炎症反应从而使体温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可在一天内波动较大,温差可达1~2℃甚至更高,没有明显的体温峰值规律,这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机体免疫调节失衡,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发烧时体温波动特点可能有差异,儿童白血病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可能体温波动相对更明显,而成年患者相对更趋于上述常见的波动模式。
二、伴随症状特点
1.感染相关伴随症状
白血病患者发烧往往常伴有感染相关症状,如呼吸系统感染时可出现咳嗽、咳痰,若为肺部感染,严重时可能出现气促;泌尿系统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是因为白血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侵袭,当发生感染时就会出现相应感染部位的症状。不同性别患者在感染伴随症状上无本质差异,但由于生理结构不同,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相对男性更易发生,所以女性白血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症状可能更常见。生活方式健康与否也会有影响,长期吸烟的白血病患者若发生肺部感染,咳嗽、咳痰症状可能更严重,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皮肤感染时可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破溃等表现,白血病患者由于粒细胞功能异常,对感染的抵御能力下降,皮肤容易成为感染的部位,且感染后恢复相对困难。有基础病史的白血病患者,如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发生皮肤感染时可能症状更复杂,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皮肤感染的程度。
2.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白血病患者发烧时还可能伴有乏力、盗汗等症状,乏力是因为机体处于消耗状态,白血病细胞增殖需要大量能量,同时发热也会消耗机体能量,导致患者感觉全身无力;盗汗则是由于体温调节紊乱以及机体代谢加快,夜间睡眠时出现不自觉出汗的情况。对于儿童白血病患者,乏力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原本能正常玩耍的儿童会变得不愿意活动,家长容易察觉;而盗汗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夜间睡眠时衣物被汗液浸湿等情况。
三、与正常发热的区别特点
1.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同
白血病患者发烧使用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时,效果往往不如正常机体感染时明显。正常机体感染时,使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后体温多能逐渐下降,感染症状也会随之改善,但白血病患者由于存在白血病细胞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等多种因素,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即使使用了抗感染药物,体温下降可能较为缓慢,或者体温下降后又容易反复升高。例如,正常肺炎患者使用抗生素后3~5天体温多能恢复正常,而白血病合并肺炎患者使用相同抗生素后,可能3~5天体温下降不明显,或者体温下降后又再次升高。
2.病因机制不同
正常发热多是由单一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而白血病患者发烧是在白血病基础上,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导致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同时合并各种病原体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常机体感染时,血常规检查多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典型的感染性血象,而白血病患者发烧时血常规可能呈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升高、正常甚至降低,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等情况,这与白血病本身对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有关,如慢性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功能缺陷,从而更容易发生感染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