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危象是怎么回事
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综合征,多发生于较重未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甲亢患者,诱因有感染等多种,临床表现有高热等,可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降低周围组织反应等,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诱因
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刺激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诱发甲状腺危象。
手术:甲状腺手术或其他外科手术前后,若甲亢未得到良好控制,手术应激可能引发甲状腺危象。
创伤:严重的创伤,如车祸、烧伤等,可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促使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从而诱发甲状腺危象。
精神刺激:突然的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变化,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引发甲状腺危象。
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机体的内分泌平衡被打破,容易诱发甲状腺危象。
严重躯体疾病:如心力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躯体疾病,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和调节,诱发甲状腺危象。
二、临床表现
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以上,且持续不退,是甲状腺危象的重要表现之一,与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产热增加有关。
心血管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心动过速,心率常达140次/分钟以上,还可伴有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血压升高,部分患者后期可出现心力衰竭。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过多对心脏产生兴奋和毒性作用。
消化系统表现: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黄疸,这与甲状腺激素过高影响消化系统功能有关。
神经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嗜睡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与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有关。
三、诊断
临床表现:具有上述典型的高热、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表现,再结合有甲亢病史及相应诱因可初步考虑。
实验室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如血清总甲状腺素(TT)、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等明显高于正常。同时,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显著降低。
四、治疗原则
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通过阻断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及抑制外周T向T转化等发挥作用。
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常用药物为丙硫氧嘧啶等,它可以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
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可使用碘剂,如复方碘溶液等,能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
拮抗应激: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等,以拮抗应激反应。
支持对症治疗:包括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控制高热,补充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针对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甲状腺危象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需格外谨慎。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其代谢特点,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的药物,且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各脏器功能,因为儿童对甲状腺危象的耐受能力更差,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甲状腺危象时,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要注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避免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补液时要注意补液速度和补液量,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老年人的甲状腺功能代偿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往往较为隐匿,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生甲状腺危象是非常危险的情况,治疗时要权衡胎儿和母亲的利益。在选择药物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在妊娠期相对较为安全,但仍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心等,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