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早期症状
急性白血病有贫血、发热、出血及其他等相关症状。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发热有低热或高热,因白血病细胞释放致热原及免疫力低下继发感染所致;出血包括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与血小板生成或功能异常致凝血障碍有关;其他症状有骨关节疼痛,部分患者出现,还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引起。
一、贫血相关症状
1.面色苍白: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出现面色苍白的表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可能因为活动后容易疲劳、精神不佳等表现被家长发现面色异常,而成人可能在日常活动中逐渐感到乏力、面色无光泽。女性患者可能因为月经失血等因素,贫血表现可能更易被察觉,但本质是白血病影响了造血导致红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
2.头晕乏力:贫血会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患者会经常感到头晕,活动后乏力症状明显加重。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玩耍的精力,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参与以往喜爱的活动;成人则会影响工作效率,日常简单活动后就感觉疲惫不堪,这是因为机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氧气供应,功能受到影响所致。
二、发热相关症状
1.低热或高热:约半数以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的原因一方面是白血病细胞本身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另一方面是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感染。低热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高热可超过39℃甚至40℃以上。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风险更高,发热可能更为频繁或体温更高;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衰退,发热时可能全身症状不典型,但也需高度重视。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等免疫力相对低下时,更容易因感染出现发热情况。
三、出血相关症状
1.皮肤瘀点瘀斑:由于白血病细胞抑制了血小板的生成或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皮肤会出现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容易发现皮肤的异常出血点;成人可能在不经意间发现皮肤有不明原因的瘀斑。女性患者如果同时合并月经紊乱等情况,出血相关症状可能更易被关注,但本质是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倾向。
2.鼻出血:鼻腔黏膜血管丰富,也是容易出现出血的部位。急性白血病患者可能频繁出现鼻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有时难以自行止住。儿童鼻出血可能会让家长比较紧张,而成人鼻出血如果频繁发生也需要警惕白血病的可能。女性患者在激素水平影响下,鼻腔黏膜血管状态可能有一定变化,但鼻出血的根本原因还是白血病导致的凝血异常。
3.牙龈出血:牙龈部位出血也是常见表现,刷牙时容易出现牙龈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对于有口腔卫生不良等情况的患者,可能会掩盖牙龈出血是白血病所致的情况,但如果经常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牙龈出血,就需要考虑白血病的可能。儿童在换牙期等口腔情况特殊时,牙龈出血需要结合全身情况判断是否与白血病有关;老年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也需排查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牙龈出血。
四、其他症状
1.骨关节疼痛: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会出现骨关节疼痛,儿童患者相对更常见。疼痛可发生在四肢长骨、关节等部位,疼痛原因可能与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骨髓腔等有关。儿童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关节疼痛可能会影响其肢体活动,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行走不便等情况;成人骨关节疼痛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普通的关节炎等疾病,但需要进一步排查白血病。
2.肝脾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可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肝脾肿大可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儿童患者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能更容易被家长发现异常,因为家长对孩子身体状况关注较多;成人可能在体检或自身感觉腹部不适等情况下发现肝脾肿大。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身体状态变化时,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察觉可能不会有特殊差异,主要还是依靠医学检查来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