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阴道出血
阴道出血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阴道出血包括月经(青春期初潮后渐稳定、育龄期易受生活方式影响、围绝经期紊乱)和排卵期出血(雌激素下降致少量出血,受生活方式影响)。病理性阴道出血有妊娠相关疾病(先兆流产、异位妊娠、胎盘因素等)、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内分泌失调(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其他(外伤、全身性疾病等)。
一、生理性阴道出血
1.月经
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会周期性脱落,从而导致阴道出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月经周期为21-35天,经期持续2-8天,经量为20-60毫升。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月经情况可能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月经可能不太规律,随着身体逐渐发育会慢慢趋于稳定;育龄期女性月经相对较规律,但也可能受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出现波动;围绝经期女性月经会逐渐紊乱,经量可能增多或减少等。
2.排卵期出血
在排卵期,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而出现部分脱落,引起少量阴道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持续时间短,可能伴有轻微的下腹不适。这种情况多见于生育期女性,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影响激素水平,从而增加排卵期出血的发生风险。
二、病理性阴道出血
1.妊娠相关疾病
先兆流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主要表现为少量阴道出血,常伴有下腹疼痛。常见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患有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高热等)、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等)、免疫功能异常等情况。孕妇年龄较小或较大、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会增加先兆流产的发生几率。
异位妊娠: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受精卵在输卵管着床发育,当输卵管破裂时会引起大量阴道出血,同时伴有剧烈腹痛。多见于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等情况的女性,育龄期女性是异位妊娠的高发人群。
胎盘因素:如胎盘前置状态,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可引起妊娠中晚期无痛性阴道出血。多胎妊娠、既往有剖宫产史等会增加胎盘前置的发生风险。胎盘早剥也是病理性胎盘因素导致阴道出血的原因,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会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常与孕妇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外伤等因素有关。
2.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阴道出血。多见于30-50岁女性,长期高雌激素环境、遗传因素等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量一般不多,还可伴有阴道排液等症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不育及绝经延迟等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宫颈癌: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出血,晚期可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吸烟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内分泌失调
如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引起阴道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等。生活不规律、精神过度紧张等可诱发内分泌失调,从而增加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生可能。
4.其他
外伤:如骑跨伤等导致阴道局部组织损伤,可引起阴道出血。这种情况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一般在受伤后立即或短时间内出现阴道出血症状。
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阴道出血。这类患者除了阴道出血外,往往还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等,其发生与疾病本身导致的凝血机制异常有关,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具体取决于基础疾病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