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怎么引起的
癫痫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脑部疾病、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相关。约30%癫痫与遗传因素有关;脑部疾病包括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颅脑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或系统性疾病涵盖感染(颅内和全身感染)、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钙、尿毒症)、中毒(药物和毒物中毒)等,这些因素均可引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癫痫发作。
一、遗传因素
癫痫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约30%的癫痫与遗传因素相关。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使神经元兴奋性改变,从而引发癫痫发作。例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间额叶癫痫与CHRNA4、CHRNB2等基因的突变有关。遗传因素在儿童癫痫中较为突出,若家族中有癫痫病史,儿童患癫痫的风险相对增加。
二、脑部疾病
1.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胎儿在胚胎发育时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感染、放射线照射等,可导致大脑结构异常,如大脑皮质发育不良、灰质异位症等,这些异常结构会干扰神经元的正常电活动,引发癫痫。常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起病的癫痫患者。
2.颅脑肿瘤:颅内肿瘤会占据颅内空间,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元异常放电。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都可能引发癫痫,中年以上人群相对更容易因颅脑肿瘤出现癫痫症状。
3.颅脑外伤: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后,如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可引起脑部组织损伤、出血等,损伤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异常放电病灶。外伤后的癫痫发生率与外伤的严重程度有关,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癫痫发生率较高,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外伤后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癫痫相关症状。
4.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或软化,进而诱发癫痫。中老年人群因脑血管疾病导致癫痫的情况较为常见,如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癫痫发作。
三、全身或系统性疾病
1.感染
颅内感染:如脑炎、脑膜炎等,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侵犯脑实质,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和同步化放电。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更易发生颅内感染相关癫痫,且感染控制不及时或不彻底时,癫痫发生风险增加。
全身感染:某些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及炎症介质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癫痫发作。例如,严重的细菌性感染引起高热时,可能诱发癫痫,各年龄段均可因全身感染出现这种情况,但儿童体温调节及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使其在感染高热时更需警惕癫痫发作。
2.代谢紊乱
低血糖: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时,大脑神经元能量供应不足,可导致异常放电引发癫痫。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长时间未进食等情况,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低血糖发作时如不及时纠正,可能反复出现癫痫样症状。
低血钙:血钙水平降低可影响神经元的稳定性,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癫痫发作。多见于儿童、孕妇及老年人,儿童生长发育快,对钙的需求大,若钙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易出现低血钙性癫痫;孕妇在孕期若钙补充不足也可能发生;老年人由于钙流失增加等原因也易出现低血钙相关癫痫。
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肾脏排泄和代谢功能严重障碍,体内毒素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癫痫发作。多见于慢性肾病患者病情进展到尿毒症阶段,需进行透析等治疗来改善病情以减少癫痫发作风险。
3.中毒
药物中毒:某些药物过量或中毒可引发癫痫,如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物等。不同药物中毒机制不同,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平衡或直接干扰神经元电活动。例如,某些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血药浓度过高时,可能诱发癫痫,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药物浓度及患者神经系统症状。
毒物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导致脑组织缺氧,引起神经元损伤和异常放电,可出现癫痫发作,有一氧化碳接触史的人群需警惕,尤其是昏迷患者苏醒后可能出现迟发性癫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