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梗塞
中医治疗脑梗塞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中药有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类药物,针灸有体针和头针等方法;中医治疗有整体调节、副作用相对较少的优势,但也有不能替代急性脑梗塞急救、疗效个体差异的局限性;适用病情稳定期患者和体质适合中医调理者,注意要辨证论治、配合西医治疗、特殊人群谨慎应用。
活血化瘀类药物:许多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例如丹参,现代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临床研究发现,应用丹参制剂治疗脑梗塞患者,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脑梗塞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再如川芎,其有效成分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对脑梗塞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化痰通络类药物:对于一些有痰浊内阻表现的脑梗塞患者,化痰通络的中药可发挥作用。比如半夏,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通过调节机体的痰浊状态,改善脑梗塞患者因痰浊阻滞经络导致的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半夏中的成分对脑血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针灸治疗
体针:选取相关穴位进行针刺,如上肢瘫痪可选取手三里、外关等穴位,下肢瘫痪可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起到调节经络气血运行的作用,研究显示针灸能够促进脑梗塞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脑部的神经传导等机制发挥作用。
头针:针对脑梗塞相关的大脑皮质投射区进行针刺,对头针治疗脑梗塞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语言等功能障碍,其原理可能与刺激头部穴位后,对大脑皮质的功能有调节作用,从而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的修复。
中医治疗脑梗塞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整体调节:中医治疗脑梗塞注重整体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等。例如对于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脑梗塞,中医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为脑梗塞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而且中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脑梗塞的复发风险,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
副作用相对较少:与部分西药相比,中医治疗脑梗塞的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少。例如一些中药的不良反应相对西药来说较为轻微,当然这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应用中药,但总体在安全性方面有一定优势。
局限性
对于急性脑梗塞的急救:中医治疗不能替代西医的急性急救措施,如脑梗塞急性发作时,西医的溶栓、取栓等急救手段是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的关键措施,中医不能在急性阶段起到立竿见影的急救作用。
疗效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中医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患者可能通过中医治疗恢复较好,但有些患者可能效果相对有限,这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体质等多种因素相关。
中医治疗脑梗塞的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
病情稳定期患者:脑梗塞发病经过急性期的急救处理后病情稳定的患者,中医治疗可以作为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例如脑梗塞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相对稳定,处于恢复期的患者,通过中医的中药、针灸等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体质适合中医调理者:体质偏于气血不足、经络不通等适合中医调理的患者,如一些年老体弱、气血亏虚同时伴有脑梗塞的患者,中医的整体调理可以改善其身体状况,有助于脑梗塞的恢复。
注意事项
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中医治疗脑梗塞必须强调辨证论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苔、脉象等准确辨证,准确应用相应的中药方剂或针灸处方,不能盲目应用,必须由专业中医师进行准确辨证,以保证治疗的针对性。
与西医治疗的配合:脑梗塞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与西医的基础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的治疗相配合,不能因为中医治疗而忽视西医的必要治疗措施,要协同处理。
特殊人群需谨慎应用: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等可能相对较弱,应用中药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谨慎选择药物;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绝对禁止应用有孕妇禁忌的中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