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肠炎症状
急性结肠炎的症状多样,包括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儿童和生理期女性更严重;腹痛,多在左下腹或全腹,进食加重、排便缓解,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恶心、呕吐,儿童和孕期女性更易加重)、全身症状(如发热,炎症控制后体温可恢复,儿童易惊厥、老人易诱发基础病;乏力,因失水和营养物质所致,女性和体力劳动者更明显;脱水,儿童和老人耐受性差,需及时补液)以及其他症状(如里急后重感,直肠受累和久坐人群更突出,还有食欲不振、腹胀等,孕妇腹胀更明显,患者需调整饮食)。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泻:这是急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的排便次数会明显增多,轻者每日35次,重者可达数十次。粪便性状也会发生改变,多为糊状便、稀水样便,严重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腹泻情况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腹泻可能更为严重,容易出现脱水症状;女性在生理期时,可能因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肠道敏感性增加,腹泻症状可能会相对加重。有肠道基础疾病史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对于腹泻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2.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也可遍及全腹。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感腹部不适,重者疼痛难忍,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腹痛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多在进食后加重,排便或排气后缓解。老年人由于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酗酒、过度食用辛辣食物的人群,腹痛症状可能更为明显。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腹痛可能与粘连等因素有关。腹痛发作时,患者可采取适当的体位缓解疼痛,如屈膝侧卧位。
3.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感恶心,重者可频繁呕吐。儿童患者由于胃容量较小,频繁呕吐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女性在孕期时,本身可能就有妊娠反应,合并急性结肠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加剧。有胃肠动力障碍病史的患者,呕吐可能更为严重。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患者应暂时禁食数小时,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二、全身症状
1.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患者体温可超过38.5℃。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反应,一般在炎症得到控制后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容易出现高热惊厥;老年人由于身体抵抗力较弱,发热可能会诱发其他基础疾病。对于发热患者,应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优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等部位。低龄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有副作用的药物降温。
2.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腹泻、呕吐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能量供应不足所致。不同性别患者乏力表现可能不同,女性可能更容易感到疲倦;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量较大的人群,乏力症状可能更为明显。有慢性疾病史的患者,如贫血、糖尿病等,乏力症状可能会加重。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补充营养。
3.脱水: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患者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脱水。轻度脱水时,患者可能仅有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中度脱水时,会出现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等表现;重度脱水时,可出现精神萎靡、昏迷等严重后果。儿童和老年人对脱水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严重脱水症状。对于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严重时需静脉补液。
三、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里急后重感,即有便意但排便不畅,总有排便不尽的感觉。这种症状在直肠受累时较为明显。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里急后重感可能更为突出。此外,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影响营养摄入。特殊人群如孕妇,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腹胀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对于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产气过多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