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有哪些
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同阶段症状各异,潜伏期一般1015天,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儿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潜伏期或有变化;初期病程13天,起病急,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老人表现有差异;极期病程410天,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脑实质受损症状,不同人群情况不同;恢复期体温下降,症状好转,重症患者或有后遗症;后遗症期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特殊人群中,孕妇、儿童、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各有特点,需特别关注与防护。
一、潜伏期症状
流行性乙型脑炎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此阶段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病毒已在体内开始繁殖。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潜伏期可能相对较短,病情发展可能更快。而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潜伏期也可能有变化,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
二、初期症状
病程第13天,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可升高到3940℃,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多有精神倦怠或嗜睡,小儿可有腹泻。儿童可能表现得更加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因为他们无法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初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生活方式方面,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可能会使初期症状加重,应保证充足的休息。
三、极期症状
病程第410天,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受损症状。
1.高热:体温常高达40℃以上,热程通常持续710天,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儿童高热时更容易发生惊厥,需要密切监测体温。老年人对高热的耐受性较差,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心力衰竭等。
2.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谵妄、昏迷、定向力障碍等。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儿童可能会出现意识恍惚、呼唤不应等情况,家长需格外关注。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更为明显,恢复也相对较慢。
3.惊厥或抽搐:可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先出现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肢体抽搐、强直性痉挛,严重者可发生全身强直性阵挛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惊厥发生率较高,且频繁惊厥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
4.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如呼吸表浅、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外周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先增快后减慢,胸式或腹式呼吸减弱,发绀,但呼吸节律整齐。老年人呼吸功能本身较弱,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更高,需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5.颅内高压征: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和脉搏变慢。婴幼儿常有前囟隆起,脑膜刺激征阳性。儿童的颅骨缝尚未完全闭合,颅内高压时可能会出现囟门饱满、头围增大等特殊表现。
四、恢复期症状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一般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重症患者可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经积极治疗大多能在6个月内恢复。儿童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恢复时间可能会延长,且恢复程度可能较差。
五、后遗症期症状
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期。主要表现为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精神失常及痴呆等。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后遗症对其学习、生活影响较大,需要家庭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有脑血管病史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后遗症的风险更高,且恢复难度更大。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后,不仅自身病情可能较重,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孕期应尽量避免前往蚊虫多的地方,做好防蚊措施。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易感人群,要按时接种疫苗,患病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感染后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家人要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的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更严重,平时要注意增强免疫力,患病后要积极配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