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宝宝脑瘫症状
三个月宝宝脑瘫可能有运动发育落后(头部控制差、肢体活动少、翻身困难)、肌张力异常(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降低表现为身体松软)、姿势异常(仰卧、俯卧、抱姿均有特殊表现)、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等症状,若家长发现宝宝有疑似症状,不要自行判断用药,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小儿神经科检查评估,等待就医时注意提供良好环境、保证睡眠营养,就医中耐心安抚,后续按医嘱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注意强度和方法。
一、运动发育落后
1.头部控制能力差:正常三个月的宝宝俯卧位时能够抬头45°-90°,并能维持一段时间。而脑瘫宝宝往往无法达到这个标准,抬头困难,头部经常无力地耷拉着,在竖抱时也难以稳定头部,左右摇晃。
2.肢体活动减少:三个月的健康宝宝四肢会有自主的活动,比如会伸手去抓眼前的物品,腿部也会有踢蹬动作。脑瘫宝宝的肢体活动明显减少,自主运动的频率和幅度都低于正常宝宝,表现得比较安静,很少有大幅度的肢体动作。
3.翻身困难:虽然三个月的宝宝不一定都会翻身,但脑瘫宝宝可能连翻身的意识和尝试都很少,当家长帮助其翻身时,会感觉到宝宝的身体比较僵硬,缺乏协调性,不能配合完成翻身动作。
二、肌张力异常
1.肌张力增高:脑瘫宝宝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表现为肢体僵硬。例如,在给宝宝活动四肢时,会感到明显的阻力,关节活动范围变小,像给宝宝弯曲手臂时,会感觉胳膊像被一根绷紧的绳子拉住,很难弯曲到正常的角度。腿部也可能会出现交叉的现象,像剪刀一样,站立时脚尖着地,足跟不能正常落地。
2.肌张力降低:部分脑瘫宝宝会有肌张力降低的表现,身体显得比较松软。抱起宝宝时,感觉宝宝像“软面条”一样,没有正常的支撑力,四肢下垂,不能维持正常的姿势,颈部也无力支撑头部,头会向后仰。
三、姿势异常
1.仰卧位姿势异常:正常宝宝仰卧位时四肢会自然伸展,身体比较对称。脑瘫宝宝可能会呈现出一些特殊的姿势,如头偏向一侧,一侧肢体伸展,另一侧肢体屈曲,或者整个身体呈角弓反张的姿势,即头和脚向后仰,身体像一张弓一样。
2.俯卧位姿势异常:俯卧位时,正常宝宝会用手肘支撑上半身,头部抬起。而脑瘫宝宝可能无法用手肘支撑,只能将脸贴在床上,上肢无力地趴在两侧,不能将胸部抬起。
3.抱姿异常:当家长抱起宝宝时,脑瘫宝宝可能不会主动依偎在家长怀里,身体会抗拒被抱,或者在抱的过程中身体扭动不协调,给人一种很不自然的感觉。
四、反射异常
1.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宝宝出生后会有一些原始反射,如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这些反射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逐渐消失。三个月的宝宝握持反射应该逐渐减弱,如果脑瘫宝宝的握持反射仍然很强烈,持续不消失,家长可以观察到宝宝的手指经常紧握,很难掰开。拥抱反射也是如此,正常宝宝在三个月左右拥抱反射会逐渐消退,而脑瘫宝宝可能仍然有明显的拥抱反射,当受到轻微的刺激时,就会出现双臂外展、伸直,然后屈曲内收的动作。
2.保护性反射减弱或缺失:三个月的宝宝应该开始出现一些保护性反射,如降落伞反射的雏形。当将宝宝呈俯卧位悬空抱起,然后突然下降时,正常宝宝会出现双臂外展的保护性动作。脑瘫宝宝可能不会有这样的反应,或者反应很弱,这提示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存在问题。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三个月的宝宝身体各器官和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非常脆弱。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上述疑似脑瘫的症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自行判断和用药。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小儿神经科就诊,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宝宝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由于宝宝年龄小,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哭闹,家长要耐心安抚,配合医生的检查。同时,要避免宝宝受到外伤和感染,因为宝宝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任何疾病都可能加重宝宝的病情。在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家长要积极参与,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家庭康复训练,但要注意训练的强度和方法,避免过度训练对宝宝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