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血病发烧症状
小孩白血病发烧程度多样、持续时间不定,还伴随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与感染性、非感染性发烧有别,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对发烧小孩要注意护理。
一、小孩白血病发烧的特点
(一)发热程度多样
小孩白血病引起的发烧体温可表现为低热(体温37.5~38℃左右)、中度发热(体温38.1~39℃)甚至高热(体温39℃以上)。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同时白血病细胞自身的代谢异常也可能引发发热。例如,有研究表明白血病患儿的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使得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表现。
(二)发热持续时间不定
可以是间歇性发热,即体温先升高,然后又自行下降,间隔一段时间后可能再次发热;也可能是持续性发热,体温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与白血病细胞的生长速度、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若白血病细胞增殖迅速,机体免疫反应难以有效控制时,发热可能持续较久;而如果及时发现合并的感染并进行相应处理,发热持续时间可能会相对缩短,但由于白血病本身的影响,病情容易反复,发热也可能反复出现。
二、伴随的其他症状
(一)贫血相关表现
患儿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导致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例如,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使得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出现上述表现。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不爱玩耍;年龄稍大的患儿能表达出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
(二)出血倾向
可能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影响血小板的正常生成,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出血。对于婴幼儿,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皮肤突然出现一些小红点或小瘀斑;学龄儿童可能会在刷牙时出现牙龈出血不易止住的情况。
(三)肝脾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儿会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在这些部位的淋巴组织等浸润增殖所致。通过触诊可以发现肿大的淋巴结,肝脏和脾脏在体表也可能被触及肿大。
三、与其他原因引起发烧的鉴别
(一)感染性发烧的鉴别
一般感染性发烧多有明确的感染灶,如呼吸道感染会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泌尿系统感染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而且感染性发烧通过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体温多能逐渐恢复正常,血常规等检查可发现感染相关的指标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而白血病引起的发烧往往除了发热外还伴有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其他白血病相关表现,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血常规中除了白细胞异常外,还可能有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异常。
(二)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
一些非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引起发热,如风湿性疾病等,但这类疾病多有相应的自身免疫指标异常等特征性表现,与白血病引起的发热在伴随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上有明显区别。白血病引起的发热主要围绕白血病细胞浸润及正常造血受抑制相关表现,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可以明确白血病的诊断,从而与非感染性发热相鉴别。
四、当小孩出现发烧怀疑白血病时的应对措施
(一)及时就医检查
家长一旦发现小孩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且伴有上述可能的白血病相关伴随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情况,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通过骨髓穿刺可以观察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形态、数量等,以明确是否患有白血病。
(二)特殊人群(小孩)的护理注意事项
对于发烧的小孩,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避免着凉。饮食上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出血倾向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更加细心照料,防止因发热等情况导致患儿出现其他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