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怎么回事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发病因细菌感染及其他如免疫力低下、肛门局部损伤等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红肿、波动感及全身发热等,诊断靠体格检查、超声检查、血常规,治疗分非手术(抗生素、温水坐浴)和手术(切开引流、根治术),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肛周脓肿的定义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它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
二、发病原因
1.细菌感染:大部分肛周脓肿由肛腺感染引起,肛腺开口于肛管直肠瓣,因粪便损伤等原因易被阻塞,引发感染,感染蔓延至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就形成脓肿。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
2.其他因素:
免疫力低下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肛周感染进而形成脓肿。
肛门局部损伤:外伤、肛门直肠手术等可能导致肛门局部组织损伤,使细菌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形成脓肿。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最初多为胀痛,随着脓肿形成,疼痛逐渐加剧,呈持续性跳动性疼痛。位置较深的脓肿,疼痛可能相对不那么明显,但会有深部坠胀感。
红肿:病变处皮肤红肿,有触痛的硬结或肿块,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可能扩大,病变处皮肤温度可升高。
波动感:脓肿形成后,用手指触及病变部位可感觉到波动感,这是脓肿较典型的体征之一,但深部脓肿波动感可能不明显。
2.全身症状:
炎症较重时,患者可出现全身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39℃左右,有的患者还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肛门指诊检查,可触及肛管直肠内的硬结、肿块,有压痛,部分可触及波动感。同时观察肛门周围皮肤情况,有无红肿等表现。
2.超声检查:超声可帮助发现肛周的脓肿,能明确脓肿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指导治疗有一定帮助。
3.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抗生素治疗:对于初期炎症较轻的肛周脓肿,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等,通过静脉或口服给药来控制感染。但抗生素治疗只能暂时控制感染,多数情况下需结合手术治疗。
温水坐浴:可用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等症状。
2.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这是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在脓肿波动最明显的部位进行切开,排出脓液,然后根据情况放置引流条等。对于低位肛周脓肿,一次切开引流多可治愈;但高位肛周脓肿可能需要多次手术。
根治术:对于部分肛周脓肿,尤其是肛瘘相关的肛周脓肿,在脓肿切开引流的同时或后期可进行根治术,避免复发。比如肛瘘切开术或挂线疗法等,具体根据肛瘘的情况而定。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肛周脓肿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家长需引起重视。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容易扩散,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肛周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遵医嘱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等,同时观察孩子的全身情况,如体温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女性患者:女性肛周脓肿患者在月经期间要特别注意肛周局部卫生,因为月经血容易污染肛周,增加感染机会。在治疗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月经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肛周脓肿时,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等,所以要积极控制血糖,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进行,在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时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因为部分抗生素可能对血糖有影响等。
4.老年人患者: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肛周脓肿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局部红肿有无加重、体温有无持续升高等,因为老年人可能对感染的反应不典型,容易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