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
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病变,感觉神经病变有麻木、疼痛、感觉减退、触觉异常;运动神经病变有肌肉无力、萎缩、运动不协调;自主神经病变有心血管系统(心率异常、体位性低血压)、消化系统(胃排空延迟、肠道功能紊乱)、泌尿生殖系统(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尿失禁或潴留)、出汗异常等症状,且不同症状在相应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及不同人群中有不同表现。
一、感觉神经病变症状
1.麻木感:患者常出现手足部位的麻木,这种麻木感可能从轻微逐渐加重,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人群中较为常见,是由于神经受损导致感觉传导异常,影响了对肢体感觉的正常感知,年龄较大且有较长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此症状。
2.疼痛:可表现为刺痛、灼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是间歇性疼痛,有的则是持续性疼痛。这是因为神经病变导致神经纤维异常放电,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觉,对于女性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疼痛症状更为明显。
3.感觉减退:对温度、疼痛等刺激的感觉敏感度降低,比如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感知水的温度,容易被烫伤或冻伤,在生活方式不健康、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中更易发生,儿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良也可能出现该症状,但相对较少见。
4.触觉异常:对触摸的感觉异常,可能觉得触摸过于敏感或者不敏感,比如原本轻柔的触摸会让患者感觉疼痛难忍,或者轻微的触摸却感觉不到,这与神经病变导致触觉神经传导功能紊乱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发生,但长期高血糖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二、运动神经病变症状
1.肌肉无力:表现为肢体肌肉力量减弱,尤其是下肢肌肉,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上下楼梯费力等情况,这是因为运动神经受损影响了肌肉的正常运动功能,在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中较为明显,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本身有所下降,肌肉无力症状可能更易被察觉。
2.肌肉萎缩: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受累肌肉的萎缩,使得肢体外观发生变化,比如小腿肌肉变细等,这是由于运动神经长期受损,肌肉得不到正常的神经支配,导致肌肉组织逐渐萎缩,在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发生概率增加,男性患者如果糖尿病病情控制不理想,也可能较早出现肌肉萎缩现象。
3.运动不协调:患者可能出现动作不协调,比如精细动作难以完成,像用筷子夹东西、系鞋带等动作变得困难,这是因为运动神经病变影响了神经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在年龄较大、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中更易出现运动不协调的情况,女性患者在日常精细活动中可能会更早发现该症状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关联。
三、自主神经病变症状
1.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可出现心率异常,如静息时心率加快等,还可能导致血压调节异常,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突然站起时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这是因为自主神经中的心血管神经纤维受损,影响了心率和血压的正常调节机制,在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相对更高。
2.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可能出现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等,还可能有便秘或腹泻等肠道功能紊乱的情况,这是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导致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异常,在糖尿病病史较长、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症状,男性患者如果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加重消化系统的症状。
3.泌尿生殖系统相关症状:对于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可能出现尿失禁或尿潴留等情况,这是因为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泌尿生殖系统的神经调控,在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中较为多见,年龄较大且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发生泌尿生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的概率更高。
4.出汗异常:可表现为多汗或无汗,多汗可能在夜间较为明显,无汗则可能导致皮肤干燥等问题,这是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汗腺的神经支配,使得出汗功能出现异常,在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均可能出现出汗异常的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都有发生的可能性,但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加重这种出汗异常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