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和神经性皮炎区别
湿疹与神经性皮炎在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及诊断鉴别等方面存在不同。湿疹病因复杂,由多种内外因素致皮肤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有急、亚急、慢性之分;神经性皮炎主要与神经精神因素及局部刺激有关,有局限性和播散性之分。病理上湿疹有表皮海绵形成等,神经性皮炎有表皮角化过度等。诊断鉴别时湿疹需与接触性皮炎等鉴别,神经性皮炎需与慢性湿疹等鉴别,临床医生需综合多因素准确诊断治疗,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治疗护理有差异,儿童患者要注重避免刺激等。
一、病因方面
湿疹:病因较为复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例如,接触某些过敏原,像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就可能诱发湿疹。儿童湿疹可能与遗传因素和婴儿时期的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有关,一些食物过敏原也可能是诱因,如牛奶、鸡蛋等。
神经性皮炎:目前认为主要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如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这些因素可导致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紊乱,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进而诱发本病。另外,局部刺激,如衣领过硬引起的摩擦、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也可诱发神经性皮炎。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一般青壮年多见,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二、临床表现方面
湿疹:
急性湿疹: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瘙痒剧烈。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
亚急性湿疹:由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境界清楚。病程慢性,易复发。儿童慢性湿疹好发于面部、四肢伸侧等部位,常因瘙痒而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神经性皮炎: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皮疹局限于一处或几处,为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皮沟加深,皮嵴隆起,形似苔藓样变,皮肤干燥、肥厚,境界清楚。好发于颈部、肘部、腰骶部等部位。自觉阵发性剧痒,尤以夜间为甚,影响睡眠。
播散性神经性皮炎:皮疹分布广泛,可泛发于全身多处。症状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相似,但瘙痒更剧烈。
三、病理方面
湿疹:表皮海绵形成,棘层肥厚,表皮内水疱,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神经性皮炎: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可伴有轻度海绵形成,真皮乳头层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形态及病程等进行诊断,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相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过敏原的病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特应性皮炎常有家族过敏史,患者本人或家族中常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皮疹表现除了有湿疹的一般表现外,还常有皮肤干燥、鱼鳞样改变等特点。
神经性皮炎:根据好发部位、典型苔藓样变皮疹、慢性病程等特点一般不难诊断,需要与慢性湿疹、扁平苔藓等疾病相鉴别。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皮疹多形性,可见渗出倾向,苔藓样变不如神经性皮炎明显。扁平苔藓皮疹为多角形扁平紫红色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Wickham纹,组织病理有特征性改变。
总之,湿疹和神经性皮炎在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及诊断鉴别等方面均有不同,临床医生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上也需有所差异,儿童患者更要注重避免刺激、保护皮肤屏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