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有贫血、发热感染、出血、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等相关症状。贫血表现为不同程度乏力等,不同人群有特点;发热体温可高可低,感染部位多样;出血有皮肤黏膜等表现,特殊人群需注意;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可致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关节疼痛、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不同人群有相应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贫血相关症状
1.一般表现: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这是由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患者会感觉乏力、疲倦,活动后气短等。例如,研究表明,约70%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存在中重度贫血,其血红蛋白水平往往低于正常范围,这会影响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氧气供应,导致患者整体功能下降。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贫血可能更为隐匿,因为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但长期来看会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面色苍白、甲床苍白等外观改变。女性患者由于生理上每月有月经失血,贫血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需要更密切关注贫血相关表现。
2.不同人群特点: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贫血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加重。而年轻患者在贫血时可能仍能进行一些日常活动,但随着病情进展,贫血会逐渐影响其体力和耐力,影响学习、工作等日常生活。
二、发热感染相关症状
1.发热情况:多数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高可低,低热较为常见,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甚至更高。发热的原因主要是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感染。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人体引发感染,从而引起发热。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相关的发热更为常见且可能更为严重,需要加强感染防控。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发热后容易发展为严重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2.感染部位:感染可发生在多个部位,如口腔、咽喉、肺部、肛周等。口腔感染时,患者会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溃疡、疼痛,影响进食;肺部感染时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肛周感染则表现为肛周红肿、疼痛、溃疡,甚至形成脓肿。女性患者在会阴部感染时需要特别注意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扩散。
三、出血相关症状
1.出血表现:急性白血病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较为常见,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口腔黏膜出血可引起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泌尿系统出血可出现血尿等。出血的机制主要是白血病细胞增殖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以及血小板功能异常。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鼻出血较为常见,需要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及时处理。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出血后止血相对困难,需要更加谨慎护理。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等出血情况,需要密切关注月经量变化,若出现异常增多应及时就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外伤,防止加重出血症状。
四、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相关症状
1.肝脾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浸润可导致肝脾肿大,表现为右上腹或左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或脾脏,质地一般较硬。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可呈无痛性肿大。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且可能较为明显。老年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肝脾肿大相鉴别,如肝硬化等。
2.骨骼关节疼痛:患者常出现骨骼、关节疼痛,以胸骨下段压痛较为常见,这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体征之一。疼痛可累及四肢长骨、脊柱等部位,活动或按压时疼痛加剧。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骼关节疼痛可能影响其活动,导致行走困难等。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因骨骼关节疼痛而加重不适,需要注意休息和适当的对症处理。
3.中枢神经系统浸润:部分患者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等。这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更为常见,尤其是儿童患者。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