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脉硬化性脑病
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Binswanger病,是因脑动脉硬化引发脑深部白质缺血性病变的脑血管病,主要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步态异常、精神症状、尿失禁等,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神经心理学测试、实验室检查,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控制基础疾病、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结合康复治疗,不同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其他基础疾病者)治疗需注意相应事项,预防方面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
一、定义
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为Binswanger病,是一种因脑动脉硬化引起脑深部白质缺血性病变的脑血管病。它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等因素导致脑内小动脉玻璃样变、动脉硬化,造成脑深部白质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纤维脱髓鞘等病变。
二、病因
1.高血压:是主要病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使脑内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脑深部白质的血液供应。
2.脑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脑动脉逐渐发生粥样硬化,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
3.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增加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发生风险。
4.高血脂:血脂异常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影响脑部血液循环。
三、症状
1.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记忆力下降,如经常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刚说过的话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计算力、判断力、定向力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2.步态异常:患者行走时步态不稳,步幅变小,行走缓慢,容易跌倒。
3.精神症状:可出现抑郁、焦虑、淡漠、人格改变等精神症状,如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行为举止异常等。
4.尿失禁: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控制障碍,表现为尿失禁或尿频、尿急等症状。
四、诊断
1.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是诊断动脉硬化性脑病的重要手段。CT表现为脑深部白质的低密度影,MRI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脑白质病变,T2加权像和Flair像上可见双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的高信号影。
2.神经心理学测试:通过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3.实验室检查:检测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了解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有助于明确病因。
五、治疗
1.药物治疗:控制基础疾病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调脂药等,以稳定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吡拉西坦等,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功能。
2.康复治疗:包括认知训练、运动训练、心理治疗等。认知训练可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计算力等认知能力;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步态和肢体功能;心理治疗可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年轻人不同。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同时,老年人的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儿童:虽然动脉硬化性脑病在儿童中较为罕见,但如果儿童存在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遗传性代谢疾病等情况,也可能发生类似病变。对于儿童患者,治疗方案应更加谨慎,充分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变化较大,若患有动脉硬化性脑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康复训练等。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同时患有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动脉硬化性脑病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七、预防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大量吸烟和饮酒。
2.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遵医嘱按时服药。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头部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心理学测试,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