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怎么办
肺性脑病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致肺功能不全引发低氧和高碳酸血症致神经精神障碍,需通过检查明确病因病情,行呼吸支持治疗,控制基础肺部疾病,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包括氧疗、机械通气、抗感染、纠正失衡紊乱等及各特殊人群治疗护理要点。
一、明确病因及病情评估
肺性脑病是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肺功能不全,进而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致使神经、精神障碍的综合征。首先要通过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明确基础肺部疾病情况,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肺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对于有基础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若出现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表现需高度警惕肺性脑病。
二、呼吸支持治疗
1.氧疗: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疗方式,低氧血症明显但二氧化碳潴留不严重的患者可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92%;对于二氧化碳潴留明显的患者,需谨慎给氧,一般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避免氧浓度过高抑制呼吸中枢,这是因为高浓度吸氧可能会加重二氧化碳潴留,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不当的氧疗方式会影响肺性脑病患者的预后。
2.机械通气:当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如动脉血氧分压(PaO)<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50mmHg,伴有意识障碍等情况时,需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情况,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无创机械通气适用于病情相对较轻、能配合的患者,可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发生,临床研究表明无创机械通气在肺性脑病的早期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三、控制基础肺部疾病
1.抗感染治疗:如果肺性脑病是由肺部感染引起,需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细菌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菌,针对性用药能有效控制肺部感染,从源头上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众多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能明显提高肺性脑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2.解除气道痉挛: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导致气道痉挛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剂能增加气道内径,改善气体交换,相关研究显示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可显著改善肺性脑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肺性脑病患者常伴有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通过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明确情况后进行纠正。对于呼吸性酸中毒,主要通过改善通气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根据情况补充碱性药物;低钾血症则需补充钾盐。例如,当患者存在低钾血症时,可通过口服或静脉补充钾剂,但要注意补钾的速度和剂量需遵循科学原则,避免引起高钾血症等并发症,科学研究表明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对肺性脑病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改善至关重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肺性脑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快。儿童患者基础疾病可能与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有关,在治疗时氧疗需更谨慎,机械通气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气道较窄,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需严格按照儿童生理指标调整,抗感染治疗时要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意识、呼吸等变化,因为儿童对病情变化的耐受能力较差。
2.老年患者:老年肺性脑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呼吸支持时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氧疗和机械通气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选择药物时要避免肾毒性、肝毒性明显的药物;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时要更加小心,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加重心脏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隐匿,需加强病情监测。
3.女性患者:女性肺性脑病患者在治疗中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病情的可能影响,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生殖系统的潜在影响(虽然肺性脑病治疗中涉及的大部分药物对生殖系统影响较小,但仍需谨慎),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给予女性患者更多的心理关怀,因为肺性脑病可能导致的神经精神症状对女性患者的心理影响可能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