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常见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神经精神、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有皮肤、黏膜表现,好发于暴露及摩擦部位,可通过伍德灯、皮肤镜、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需与贫血痣、无色素痣、花斑癣鉴别,治疗方法多但难完全治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白斑。其发病机制与黑色素细胞功能消失等有关,可累及皮肤、黏膜,甚至眼睛等部位。
二、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有一定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白癜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可能增加。研究表明,多个基因位点与白癜风的遗传易感性相关,遗传因素通过影响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功能等环节参与发病。
2.自身免疫因素:患者体内存在针对黑色素细胞的自身抗体,如抗酪氨酸酶抗体等。自身免疫系统攻击黑色素细胞,导致其受损、功能丧失,进而引起皮肤色素脱失。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白癜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3.神经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黑色素的合成。比如,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的人群,白癜风发病风险可能升高。
4.氧化应激:体内氧自由基增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损伤黑色素细胞。当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减弱时,无法有效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就容易引发白癜风。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白斑,白斑处皮肤光滑,无鳞屑、瘙痒等症状。白斑可单发或多发,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泛发全身。早期白斑颜色较浅,多为浅白色,随着病情发展,颜色可逐渐加深,变为乳白色、瓷白色等。
2.黏膜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黏膜受累,如口唇、龟头、阴唇等部位出现白斑。
3.好发部位:好发于暴露及摩擦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背、腕部、前臂、腰骶部等。
四、诊断方法
1.伍德灯检查:通过伍德灯照射白斑部位,白癜风皮损在伍德灯下表现为明亮的蓝白色荧光,有助于区分白癜风与其他色素减退性疾病。
2.皮肤镜检查:可观察白斑处皮肤的微观结构,辅助诊断白癜风。例如,能看到白斑处血管形态、色素分布等情况,对判断病情有一定帮助。
3.组织病理学检查:取白斑处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消失,这是诊断白癜风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鉴别诊断
1.贫血痣: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出生后即有,好发于面部、颈部等部位。用手摩擦白斑处,周围正常皮肤发红,而白斑处不发红。
2.无色素痣: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损害往往沿神经节段分布,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减色斑,境界模糊,边缘多呈锯齿状。
3.花斑癣: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颈部、前胸、肩背等部位。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淡白色斑,表面有细薄鳞屑,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
六、治疗现状
目前白癜风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均难以完全治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等免疫调节药物)、光疗(如窄谱中波紫外线、308准分子激光等)、移植治疗(如自体表皮移植、微小皮片移植等)等。不同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病情和人群,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七、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白癜风时,需特别注意心理影响。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关爱和心理疏导,避免孩子因白斑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在治疗上,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或温和的治疗方法,尽量减少对儿童身体的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病情变化,定期复诊。
2.青少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白癜风可能影响其社交和心理健康。要鼓励青少年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等,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在治疗选择上,需权衡治疗方案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3.成年人:成年人患白癜风可能影响其工作和生活,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因为精神因素对病情影响较大。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老年人:老年人患白癜风时,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等刺激。治疗上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需考虑治疗药物与其他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