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脑中风前兆是什么
脑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各自有前兆表现,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言语障碍、肢体无力或麻木、视力障碍)、头晕与平衡障碍;脑梗死有头痛性质改变、认知与精神异常;脑出血有血压异常波动、反复鼻出血,出现前兆应立即就医检查,有基础疾病人群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脑中风风险。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前兆表现
1.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言语障碍:突然出现说话不清、言语不利,表现为发音含糊、找词困难等,这是因为脑部负责语言中枢的血流短暂异常影响了语言功能的正常发挥。例如,原本能流畅表达的人突然变得结结巴巴,无法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长期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因为这类基础疾病易导致血管病变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肢体突然无力,比如拿不住东西、走路时腿发软,或者一侧面部、手部、脚部等出现麻木感,感觉像有蚂蚁爬或者皮肤感觉减退等。这是由于脑部相应区域的血液供应短暂中断,导致神经传导和运动、感觉功能受到影响。对于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血管更容易发生硬化等病变,增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进而出现肢体相关前兆表现。
视力障碍:单眼突然失明或视物模糊,呈现一过性的黑矇,这是因为供应眼部的血管出现短暂缺血。比如一只眼睛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过一会儿又恢复正常,但这其实是脑中风前兆的一种信号。有高血脂的人群,血液黏稠度高,易形成血栓影响血管供血,更易出现此类视力方面的前兆。
2.头晕与平衡障碍
头晕: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头重脚轻,行走或站立时感觉不稳。这是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影响了平衡觉和空间觉的相关神经功能。在性别上,老年女性可能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较易出现头晕等前兆表现。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的人群,身体机能下降,也会增加头晕等脑中风前兆出现的几率。
平衡障碍:走路时容易跑偏、左右摇晃,难以保持平衡,这是脑部控制平衡的区域血流短暂异常导致的。患有颈椎病且病情控制不佳的人群,可能会影响椎动脉供血,进而更容易出现平衡障碍的脑中风前兆。
二、脑梗死相关早期预警表现
1.头痛性质改变
原本偶尔出现的普通头痛变得不同,比如头痛程度加重、疼痛性质改变,呈现出剧烈的胀痛、刺痛等,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导致颅内压变化或神经受到刺激引起。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理想的人群,血管承受的压力较大,更易出现头痛性质改变的脑中风前兆。
2.认知与精神异常
记忆力减退:近期突然出现明显的记忆力下降,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比如刚做过的事很快就不记得了。这是由于脑部负责记忆的区域血液供应异常影响了神经细胞功能。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记忆力有自然衰退趋势,但如果出现异常快速的记忆力减退,需警惕脑中风前兆。有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的人群,脑部神经结构和功能本身存在一定潜在问题,更易因脑供血问题出现记忆力减退等前兆。
精神改变:性格突然变得孤僻、淡漠,或者情绪异常波动,如容易激动、焦虑、抑郁等。这是因为脑部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情绪调节中枢的功能。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精神长期紧张的人群,更易出现精神方面的脑中风前兆表现。
三、脑出血相关前期提示迹象
1.血压异常波动
原本血压控制相对稳定的人,突然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如收缩压突然超过180mmHg等。这是因为脑部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血压调节机制失衡。有高血压病史且不规律服药的人群,血压更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是脑出血前兆的高危人群。
2.反复鼻出血
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频繁出现鼻出血,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出现这种情况,要警惕脑出血的前兆。这是因为血压升高导致鼻腔血管压力增大易破裂出血。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下降,更易因血压波动出现反复鼻出血的脑中风前兆表现。
当出现上述脑中风前兆表现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脑中风发生的风险。同时,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减少脑中风前兆出现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