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康复的需要注意什么
中风偏瘫患者需从康复训练、日常生活管理、预防并发症及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康复训练要把握时机,包括肢体运动、平衡与步行训练;日常生活管理需注意体位摆放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预防并发症要做好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同时要关注患者心理,给予沟通鼓励以树立康复信心。
一、康复训练方面
1.康复训练时机:中风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康复训练,一般发病后48小时至1周左右,具体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由专业医生评估后确定。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降低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要尽早在专业指导下开展康复训练,以最大程度保留肢体功能;年轻患者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把握好时机,避免延误康复最佳时期。
2.康复训练内容与方式
肢体运动训练: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被动运动由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患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频率适中,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进一步萎缩,适用于完全不能自主运动的患者;主动运动则是患者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的肢体活动,如坐起、翻身、抬腿等动作,随着病情好转逐步增加运动难度和强度,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恢复运动功能。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血压过度波动,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因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而加重病情。
平衡与步行训练:当患者具备一定的肢体运动能力后,可进行平衡训练,如坐在床边或平衡垫上进行重心转移训练,逐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为步行训练做准备。步行训练可在平行杠内进行,借助辅助器具如拐杖等,让患者练习站立、步行等动作,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女性患者,在平衡与步行训练时要注意自身身体特点,避免因姿势不当等因素影响训练效果或导致受伤。
二、日常生活管理方面
1.体位摆放:在卧床期间要注意正确的体位摆放,如患侧卧位时,头部垫枕头,躯干略向后仰,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屈曲约100°,患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略屈曲;仰卧位时,头部垫枕头,患侧臀部下方垫枕头使骨盆前突,患侧下肢膝关节下垫枕头使髋关节微屈并外旋;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患侧下肢屈曲放在健侧下肢前方。正确的体位摆放可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位。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避免因体位摆放不当导致皮肤受压出现褥疮等问题。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自己穿衣、吃饭、洗漱等。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动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适当的辅助,确保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训练。对于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完成这些训练,家属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三、预防并发症方面
1.压疮预防: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避免拖拉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易出汗的部位可使用爽身粉等保持干燥。对于消瘦、营养不良的患者,更要加强压疮预防措施,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器具,同时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充足,以提高皮肤的抵抗力。
2.肺部感染预防: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训练,鼓励患者多咳痰,以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定期拍背,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的中风偏瘫患者,更要注意呼吸道的护理,避免肺部感染加重病情。
3.深静脉血栓预防:鼓励患者进行患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进行患肢的踝泵运动,即踝关节的屈伸运动,每小时进行10-15次。对于高龄患者,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要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必要时可使用弹力袜等辅助器具。
四、心理护理方面
中风偏瘫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向患者讲解康复的过程和前景,让患者了解通过积极康复训练是有可能改善肢体功能的。对于性格内向的患者,要采用更温和、耐心的沟通方式,了解其内心的担忧和恐惧并进行针对性疏导;对于情绪较为低落的患者,可通过一些轻松的话题或活动来转移其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