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护理要点
糖尿病足的护理包括伤口清洁与观察,要正确冲洗并密切观察伤口颜色、大小、渗出物等;血糖控制需设定合适目标并综合方式控制,定期监测;足部保护要选合适鞋子、避免赤足,血液循环改善可适度运动、戒烟;感染预防要保持清洁干燥,感染时及时就医;营养支持要保证摄入足够营养,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涵盖伤口清洁观察、血糖控制、足部保护血液循环改善、感染预防处理及营养支持等方面,针对不同年龄患者有相应差异要求。
一、伤口清洁与观察
1.清洁方法:使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糖尿病足伤口,清除表面的污垢、异物等。生理盐水冲洗可避免对伤口进一步刺激,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冲洗能降低感染风险,且不会损伤新生组织。对于有轻度污染的伤口,每天至少冲洗1-2次;若伤口污染较重,可适当增加冲洗次数。
2.观察要点:密切观察伤口的颜色、大小、渗出物情况。正常伤口周边组织应为粉红色,若出现伤口周边组织红肿,提示可能有感染;伤口大小若在3-7天内无缩小甚至扩大,需警惕感染加重或其他问题;渗出物若由清亮转为浑浊、量增多,也可能是感染的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由于机体修复能力不同,儿童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感染风险可能因卫生习惯等不同而有差异;老年患者修复能力弱,观察需更细致。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观察时要注意伤口愈合与血液循环的关系,有吸烟史者更应严格控制血糖、加强伤口护理。
二、血糖控制
1.血糖目标: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较为适宜。但不同年龄、病史患者有所差异,儿童糖尿病足患者需更严格控制血糖以保障生长发育,同时避免低血糖发生;老年患者血糖控制可稍宽松,但要避免血糖过高加重血管和神经病变。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仅提及药物名称)等综合方式控制血糖,饮食上要根据患者体重、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方案,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2.血糖监测: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如每天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使用血糖仪准确监测,儿童患者可选择儿童专用血糖仪,操作更简便,老年患者要注意血糖仪使用的便利性和准确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监测结果。
三、足部保护与血液循环改善
1.足部保护:选择合适的鞋子,鞋子要宽松、舒适、透气性好,避免脚部受压。对于有足部溃疡的患者,可使用特制的减压鞋或鞋垫。不同年龄患者鞋子选择有差异,儿童需考虑足部生长发育,选择可调整的鞋子;老年患者要注重鞋子的柔软度和支撑性。避免赤足行走,防止脚部受伤。
2.血液循环改善:可进行适度的足部运动,如屈伸脚趾等,促进血液循环。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足部负担。对于有血管病变的患者,要避免热敷等可能加重局部缺血的措施。对于吸烟患者,必须严格戒烟,因为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进一步影响足部血液循环,加重糖尿病足病情。
四、感染预防与处理
1.感染预防: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脚部,尤其是趾间。定期更换袜子,选择棉质透气袜子。避免与他人共用脚部护理用品,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生活方式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注意,如长期卧床患者要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定期翻身,防止局部受压继发感染。
2.感染处理:若发现伤口有感染迹象,如红肿热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创面分泌物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仅提及药物名称)治疗。对于儿童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五、营养支持
1.营养需求: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对伤口修复有帮助,可通过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和水果(如橙子、香蕉等)补充。不同年龄患者营养需求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保证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老年患者要注意控制总热量,防止肥胖加重糖尿病病情。
2.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糖、活动量等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例如,对于体重正常、血糖控制较好且活动量适中的患者,可按照均衡饮食原则安排三餐;对于肥胖患者,要适当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