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支架手术
脑梗塞支架手术是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导致脑梗塞的介入手段,适用有相应脑缺血症状且经评估合适的患者。操作包括术前完善影像学等检查及患者准备,术中穿刺插管并放置支架。其疗效是能改善狭窄、降低复发风险等,但有术中脑血管痉挛等及术后再狭窄等风险。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需全面评估调整基础病、加强术后护理;女性患者要考虑特殊生理情况;特殊生活方式患者需术前戒烟限酒;有基础病史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一、脑梗塞支架手术的定义
脑梗塞支架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手段,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内放置支架,以恢复脑血管的血流,改善脑部供血。
(一)适用情况
主要适用于颅内大血管狭窄导致的脑梗塞,例如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等部位的严重狭窄,且患者有相应的脑缺血症状,如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轻度脑梗塞发作等情况。一般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来确定是否适合该手术。
二、脑梗塞支架手术的操作过程
1.术前准备
影像学检查:需要进行脑血管造影(DSA)等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明确脑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等情况。同时还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需要根据其身体机能调整检查项目的侧重点,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更需要关注肝肾功能的储备情况;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评估血管的病变程度。
患者准备:术前需要禁食、禁水一段时间,做好皮肤准备等。告知患者手术的大致过程和风险等,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术中操作
穿刺插管:通常选择股动脉等部位进行穿刺,通过导管将导丝等器械送入脑血管病变部位。
放置支架:在影像学引导下,将支架输送系统送至狭窄部位,释放支架以撑开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整个过程需要精确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
三、脑梗塞支架手术的疗效与风险
1.疗效
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脑梗塞支架手术对于合适的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脑血管的狭窄状况,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一些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接受支架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内脑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减少。
2.风险
术中风险:可能出现脑血管痉挛、血管破裂等情况,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严重术中风险的发生率已经有所降低,但仍需高度重视。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术中的耐受能力不同,例如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较差,发生血管破裂等风险相对较高。
术后风险:包括再狭窄、脑出血、脑梗塞复发等。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等变化。对于有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术后需要更加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在合适范围,以减少脑出血等风险;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避免影响血管的修复等。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术前需要更加全面地评估全身状况,调整基础疾病的用药,确保手术安全。术后需要加强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2.女性患者
在围手术期需要考虑女性的特殊生理情况,例如月经周期等对凝血功能等的影响可能与男性不同。在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例如在评估凝血功能时要结合女性的生理状态,术后护理要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和身体恢复的特殊需求等。
3.有特殊生活方式患者
对于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术前需要严格戒烟、限酒一段时间,因为吸烟和饮酒会加重血管损伤,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例如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等,不利于脑血管的修复和术后恢复,所以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4.有基础病史患者
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后要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一般情况),但要避免血压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