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会引发贫血、发热、出血、浸润相关症状。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发热有低热或高热,常伴感染表现;出血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浸润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和关节疼痛,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且受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影响。
一、贫血相关症状
1.面色苍白: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出现面色苍白的表现。这是因为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重要细胞,红细胞减少会使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面部皮肤失去正常的红润色泽而呈现苍白状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长期贫血还可能导致患者活动耐力下降,例如儿童可能在玩耍时容易疲劳、气喘等。
2.头晕乏力:同样由于贫血引起机体缺氧,脑部供血不足会导致头晕,全身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则会使患者感觉乏力。在生活方式方面,贫血的患者即使是正常的日常活动也可能会比常人更容易感到疲惫。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贫血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更为明显。
二、发热相关症状
1.低热或高热:急性白血病患者常有发热表现,体温可呈低热(37.5-38℃左右)或高热(39℃以上)。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或者继发感染引起发热。儿童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更容易出现发热且发热程度可能相对较难控制;而成人患者如果合并有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出现高热。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劳累等可能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从而加重发热症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热时更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导致感染不易控制。
2.感染相关表现:发热往往伴随感染相关表现,如呼吸道感染时可出现咳嗽、咳痰;泌尿系统感染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感染部位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相对较少,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成人则各个系统都可能发生感染。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因为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感染容易扩散,导致严重后果。
三、出血相关症状
1.皮肤瘀点、瘀斑: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皮肤表面可见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点或斑块,按压不褪色。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容易出现皮肤瘀点、瘀斑,且由于活泼好动,可能在玩耍过程中更容易碰撞导致皮肤出血情况加重;成人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如刷牙时牙龈出血后皮肤上出现瘀斑等。生活方式中如果有碰撞等情况,会增加皮肤出血的风险。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基础病史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合并急性白血病时,出血症状会更加严重。
2.鼻出血:鼻腔黏膜出血也是常见的出血症状之一。白血病患者鼻腔黏膜血管容易破裂出血,且不易止住。儿童鼻出血相对较为常见,可能与儿童活泼,用手挖鼻孔等不良习惯有关;成人鼻出血可能与鼻腔局部病变以及白血病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有关。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鼻出血时需要特别注意血压情况,因为高血压可能会加重鼻出血。
3.牙龈出血:牙龈经常出血,刷牙或进食时容易出血。这是因为牙龈组织血管丰富,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牙龈出血不易停止。对于口腔卫生不良的人群,如不经常刷牙、口腔有炎症的人,牙龈出血情况可能会更严重。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佳,加上白血病导致的凝血异常,牙龈出血会影响其进食和口腔健康。
四、浸润相关症状
1.肝脾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可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在儿童中,肝脾淋巴结肿大相对较为常见,可通过触摸腹部发现肝脾增大,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成人也可能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但表现可能不如儿童明显。生活方式中如果有接触某些可能导致感染或肿瘤的因素,可能会增加白血病细胞浸润的风险。有家族肿瘤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警惕白血病细胞浸润相关症状的出现。
2.骨和关节疼痛:白血病细胞浸润骨膜、骨质等,可引起骨和关节疼痛,常见于胸骨、四肢骨等部位。儿童由于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和关节疼痛可能更为明显,且可能影响儿童的行走、活动等。成人骨和关节疼痛可能会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如行走困难、无法正常进行体力劳动等。有过骨外伤病史的患者,出现骨和关节疼痛时需要鉴别是外伤引起还是白血病浸润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