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痉挛是什么病
胃痉挛是胃部肌肉强烈收缩致上腹部突发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等,常见诱因有饮食(过冷过热辛辣、暴饮暴食)、腹部受凉、精神因素、疾病(胃炎溃疡等);诊断靠询问症状、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胃镜血常规等);治疗分非药物(热敷、调整呼吸、休息)和药物(遵医嘱用解痉药);预防需合理饮食、注意腹部保暖、调节情绪、积极治胃部疾病。
一、常见诱因
1.饮食因素:
进食过冷、过热、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大量食用冰镇饮料、辣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痉挛。不同年龄段人群对饮食刺激的耐受度不同,儿童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因不合适的饮食出现胃痉挛;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也较容易受饮食影响。
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导致胃痉挛发生。
2.腹部受凉:
尤其是腹部暴露、夜间睡眠时腹部着凉等情况,寒冷刺激会引起胃部肌肉应激性收缩,从而引发胃痉挛。不同性别在腹部保暖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女性可能更注重穿着,但也可能因爱美等因素导致腹部受凉,老年人对寒冷的感知和适应能力下降,更易因腹部受凉出现胃痉挛。
3.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导致胃痉挛。例如一些长期面临工作压力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胃痉挛情况,不同性格的人群对精神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内向、易焦虑的人群相对更易受精神因素影响引发胃痉挛。
4.疾病因素:
胃部本身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这些疾病会使胃黏膜处于受损或敏感状态,容易诱发胃痉挛。患有胃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比健康人群更易出现胃痉挛发作,且不同疾病导致胃痉挛的机制有所不同,胃炎主要是炎症刺激胃黏膜引起痉挛,胃溃疡则是溃疡病灶刺激相关神经等导致痉挛。
二、诊断方法
1.症状表现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上腹部疼痛的发作情况,包括疼痛的起始时间、疼痛性质(是绞痛、刺痛等)、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等。通过患者对自身症状的描述来初步判断是否为胃痉挛。
2.体格检查:进行腹部查体,胃痉挛时上腹部可能会有压痛,但一般无明显的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不同年龄段患者在体格检查时的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不太配合,需要医生更耐心地进行检查。
3.辅助检查:一般情况下,胃痉挛的辅助检查无特异性的异常,但为了排除其他胃部器质性疾病,可能会进行胃镜检查,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如是否有炎症、溃疡等病变;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有感染等情况,但血常规对于胃痉挛的诊断不是特异性的。
三、治疗与缓解措施
1.非药物干预:
热敷: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上腹部,通过温热刺激缓解胃部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不同人群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儿童皮肤娇嫩,热敷温度要适中,老年人感觉相对迟钝,也要注意避免温度过高。
调整呼吸:深呼吸后屏住呼吸再缓慢呼气,重复几次,可能有助于缓解胃痉挛引起的疼痛。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呼吸调整的效果可能略有不同,一般来说都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休息:让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减少活动,有助于身体放松,缓解胃痉挛。
2.药物治疗:如果疼痛较为剧烈,可能会使用一些缓解痉挛的药物,如颠茄片等,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且要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低龄儿童一般避免使用此类缓解痉挛的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等方式。
四、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
规律进食,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饮食结构应有所调整,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老年人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等。
2.注意腹部保暖:根据季节和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夜间睡眠时盖好被子,尤其是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同性别在选择保暖方式上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如女性可以选择穿保暖的衣物等。
3.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进行有氧运动、冥想、与他人交流等。不同性格和生活方式的人群调节情绪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外向的人可以通过社交活动缓解压力,内向的人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
4.积极治疗胃部疾病:如果本身患有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胃痉挛的发作几率。患有胃部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病情轻重,都要重视疾病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