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和湿疹有啥区别
神经性皮炎是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与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好发于多部位且对称,诊断结合表现并与相关病鉴别,治疗用外用药、抗组胺药等,注意调节情绪等;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好发部位广,急性期有渗出等表现,诊断依病史等,与相关病鉴别,治疗分不同期用不同药,注意婴儿及儿童成人湿疹的相关护理及避免诱因等。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如紧张、焦虑、抑郁等)、搔抓、摩擦等有关,目前认为是大脑皮层抑制和兴奋功能失调所致,神经递质如P物质等的异常释放可能参与其中,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二、临床表现
神经性皮炎
好发部位:多发生于颈部、肘部、骶尾部、眼睑、四肢及外阴等部位,常呈对称性分布。
皮肤表现:初期为局部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质地坚实而有光泽,呈正常皮色或淡褐色,表面光滑或覆有少量鳞屑,随病情发展,丘疹逐渐融合成片,皮肤增厚,皮纹加深,纹理加宽,形成苔藓样变,病变部位界限清楚。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成年人,儿童较少见,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精神紧张者更易发病。
湿疹
好发部位: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时可弥漫全身,多对称分布。
皮肤表现: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亚急性期以红肿和渗出减轻、结痂、鳞屑为主;慢性期以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为主,但仍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边界一般不清。不同部位的湿疹有其各自特点,如耳部湿疹易受掏耳等刺激,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阴囊湿疹男性多见且易受局部潮湿等影响,手部湿疹与接触外界刺激物有关。
年龄与性别: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婴儿湿疹多在出生后1-6个月发病,儿童及成人湿疹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段的诱发因素有所不同,婴儿湿疹可能与婴儿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饮食等有关,成人湿疹与接触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关系密切。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神经性皮炎
诊断:根据典型的皮肤苔藓样变、好发部位、阵发性剧痒等临床表现一般不难诊断,需与慢性湿疹、银屑病等鉴别。
鉴别诊断: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化而来,皮损浸润肥厚不如神经性皮炎明显,多有渗出倾向,病程中急性发作现象较明显;银屑病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等部位,与神经性皮炎的皮肤苔藓样变及好发部位有所不同。
湿疹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病程等进行诊断,急性期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对称性,有渗出倾向,慢性期皮损苔藓样变,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神经性皮炎需与湿疹鉴别,如前文所述;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较单一,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而湿疹多无明显接触史,皮疹分布更广泛;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面部、胸部等,皮损表现为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伴有不同程度瘙痒,与湿疹的表现有差异。
四、治疗与注意事项
神经性皮炎
治疗: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糖皮质激素药膏1]等,也可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瘙痒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还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等。
注意事项:对于成年人,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生活中要规律作息,减少局部刺激;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搔抓,家长需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的物质。
湿疹
治疗:急性期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糊剂等;慢性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尿素软膏等;口服药物主要是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病情严重时可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有感染的湿疹需加用抗生素。
注意事项:婴儿湿疹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穿着棉质衣物,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等;儿童及成人湿疹要注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某些化学物质、花粉等,生活中注意皮肤保湿,减少洗浴次数,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产品,规律作息,保持心情舒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