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子痫是什么
孕期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阶段,指在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其症状有前驱症状、抽搐发作及昏迷等其他表现,病因未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高危因素包括孕妇年龄、妊娠情况、既往病史等。诊断方法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处理、控制抽搐、降压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预防措施有定期产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补充营养和加强高危人群管理。特殊人群如年龄较小或较大、有基础疾病、多胎妊娠的孕妇需格外注意产检、控制基础疾病和休息等事项。
一、孕期子痫的定义
孕期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阶段,指在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有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或虽无蛋白尿但合并器官功能损害等情况)的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
二、孕期子痫的症状表现
1.前驱症状:在子痫发作前,孕妇可能会出现头痛、眼花、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子痫发作的预警信号。
2.抽搐发作:典型的子痫发作表现为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肉颤动,数秒后全身及四肢肌肉强直,双手紧握,双臂屈曲,迅速发生强烈抽动。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持续1分钟左右抽搐强度减弱,全身肌肉松弛,随即深长吸气,发出鼾声而恢复呼吸。抽搐发作过程中孕妇神志丧失。
3.其他表现:抽搐发作后,孕妇可能会陷入昏迷状态,昏迷时间长短不一。部分孕妇还可能出现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等情况。
三、孕期子痫的发病原因和高危因素
1.病因:目前孕期子痫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炎症免疫过度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遗传因素、营养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
2.高危因素:孕妇年龄过小(<18岁)或过大(>40岁)、多胎妊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家族史、既往有子痫前期病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肥胖、初次怀孕等情况,发生孕期子痫的风险相对较高。
四、孕期子痫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孕妇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本次妊娠的情况等,了解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2.体格检查:测量孕妇的血压、体重,检查水肿情况,进行心肺听诊、肝脾触诊等,评估孕妇的身体状况。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等检查,了解孕妇的血液、尿液及肝肾功能等情况。还可能会检查孕妇的尿蛋白定量,以明确是否存在蛋白尿及蛋白尿的程度。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盘和羊水的情况;眼底检查可以观察视网膜小动脉的痉挛程度,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五、孕期子痫的治疗方案
1.一般处理:一旦发生子痫,应立即将孕妇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口舌咬伤、窒息和坠床等情况发生。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
2.控制抽搐:常用的药物有硫酸镁等,硫酸镁可以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降低孕妇和胎儿的死亡率。
3.降压治疗:当孕妇的血压过高时,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以防止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常用的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
4.适时终止妊娠:子痫控制后,应根据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适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如宫颈条件、胎儿情况等综合判断,可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
六、孕期子痫的预防措施
1.定期产检: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异常情况。每次产检时测量血压、检查尿蛋白等,以便早期发现子痫前期的迹象。
2.健康生活方式:孕妇在孕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减少盐的摄入;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3.补充营养: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等营养素,有助于预防孕期子痫的发生。
4.高危人群管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管理,密切监测血压和尿蛋白等指标,必要时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七、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龄较小或较大的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的孕妇发生孕期子痫的风险较高,在孕期应更加重视产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有基础疾病的孕妇:患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在孕期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3.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孕妇的身体负担较重,发生孕期子痫的风险也相对增加。在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增加产检的频率,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