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甲状腺炎要怎么治疗
甲状腺炎包括自身免疫性、感染性、产后及药物性等类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无痛性甲状腺炎病情轻时观察即可,甲亢期用β受体阻滞剂,甲减期严重需终身服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功正常时定期复查,肿大伴压迫或甲减时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等治疗。感染性甲状腺炎中细菌性早期用敏感抗生素,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病毒性多对症治疗,重者用糖皮质激素。产后甲状腺炎甲亢期轻症不用药,明显时用β受体阻滞剂,甲减期明显且长时哺乳期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药物性甲状腺炎需停用可疑药物,观察甲功,不同情况患者需密切监测甲功及相关指标。
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一)无痛性甲状腺炎
1.病情较轻:多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均衡,密切观察甲状腺功能变化即可。一般甲状腺功能异常为暂时性,可自行恢复。例如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仅出现短暂的甲亢表现,随后可转为正常甲状腺功能或甲减,若无明显症状可不干预。
2.甲亢期:若出现甲亢症状且较为明显,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对症治疗,缓解心悸、手抖等症状。由于是自身免疫性相关,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因为药物治疗可能导致甲减发生风险增加。比如普萘洛尔通过阻断β受体,减轻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改善患者不适。
3.甲减期:少数患者出现永久性甲减时,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需根据甲状腺功能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不同年龄患者调整幅度可能不同,儿童和老年人可能对药物反应更敏感,调整时需谨慎评估。
(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1.甲状腺功能正常:若甲状腺不大且无压迫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超声,观察病情变化。对于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更应密切监测,因为这类人群患病风险可能更高。例如每6-12个月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五项和甲状腺超声,了解甲状腺体积、抗体水平等情况。
2.甲状腺肿大伴压迫症状:可考虑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缩小甲状腺体积,缓解压迫。但用药过程中要监测甲状腺功能,避免药物性甲亢发生。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药物反应不同,儿童在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剂量与体重、年龄的关系,避免影响生长发育。
3.甲减:一旦出现甲减,需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目标是将促甲状腺激素(TSH)维持在正常范围。对于妊娠期女性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出现甲减时,需更严格控制TSH水平,一般要求TSH控制在2.5mIU/L以下,以保障胎儿神经系统发育。
二、感染性甲状腺炎
(一)细菌性甲状腺炎
1.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如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牙齿发育的药物。比如青霉素类抗生素,若患者对青霉素不过敏,可作为首选,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
2.形成脓肿:则需要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局部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在护理儿童患者时,要注意切口的清洁和患儿的舒适,避免感染扩散。
(二)病毒性甲状腺炎
1.对症治疗:多数病毒性甲状腺炎具有自限性,以对症治疗为主)。例如亚急性甲状腺炎,若出现疼痛症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要注意剂量和胃肠道反应,因为儿童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可能更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若疼痛严重,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三、产后甲状腺炎
1.甲亢期:一般症状较轻,可不用抗甲状腺药物,症状明显时可短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症治疗。对于哺乳期女性,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是否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如普萘洛尔在哺乳期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因为可能有少量药物进入乳汁。
2.甲减期:若甲减症状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可在哺乳期开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以满足自身及婴儿的甲状腺激素需求。哺乳期女性在调整药物剂量时要注意对婴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定期监测婴儿甲状腺功能。
四、药物性甲状腺炎
1.调整药物:首先要停用相关可疑药物,观察甲状腺功能变化。对于有基础疾病需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甲状腺炎药物的患者,如服用胺碘酮的患者,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每3-6个月)。在调整药物过程中,不同系统疾病患者可能因药物导致甲状腺炎)要根据具体药物和患者情况评估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比如半切或全切),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的甲状腺炎)需注意术后甲状腺功能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甲减等情况),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对于儿童患者术后甲状腺炎),除监测甲状腺功能外,还要关注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