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脑梗塞头晕怎么办
脑梗塞头晕与脑供血不足、前庭功能受损等有关,一般需卧床休息、调整体位,医疗上针对脑梗塞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治疗,头晕对症可用药或康复,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生活中要饮食低盐低脂低糖、保证充足作息、管理情绪来调整。
一、明确脑梗塞头晕的原因
脑梗塞后头晕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脑供血不足、前庭功能受损等。脑梗塞会导致脑部血管堵塞,影响血液供应,进而引起头晕症状;同时,脑梗塞可能累及前庭中枢或前庭周围器官相关的神经通路,导致前庭功能紊乱引发头晕。
二、一般处理措施
(一)卧床休息
对于脑梗塞头晕的患者,首先应让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因为活动可能会加重脑部缺血缺氧情况,导致头晕症状加重。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平衡功能可能较差,卧床休息可降低因头晕导致跌倒等意外发生的风险。
(二)调整体位
在卧床时可适当调整体位,如将头部抬高15°-30°,这样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回流,减轻头晕。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这样的体位调整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压波动对头晕的影响;而对于有低血压风险的患者,则需谨慎调整体位,避免血压过低加重脑缺血。
三、医疗干预相关
(一)针对脑梗塞的治疗
1.溶栓治疗:如果在脑梗塞急性期(一般指发病4.5小时内),符合溶栓指征,可考虑溶栓治疗。溶栓可以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从根本上改善因脑供血不足导致的头晕等症状。但溶栓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例如要排除脑出血、严重出血倾向等禁忌情况。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缓解脑梗塞后头晕可能有帮助。但对于有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需格外谨慎,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3.改善脑循环药物:如丁苯酞等药物,可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从而缓解头晕症状。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关注患者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慎用。
(二)头晕对症处理
1.前庭功能相关治疗:如果头晕与前庭功能受损有关,可使用一些改善前庭功能的药物,如倍他司汀等。倍他司汀可以改善内耳循环,减轻头晕症状。但对于有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使用倍他司汀需要谨慎,因为倍他司汀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或诱发哮喘发作等。
2.康复治疗:在脑梗塞病情稳定后,可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通过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恢复平衡功能,减轻头晕症状。康复治疗需要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逐步调整训练方案。例如,对于老年脑梗塞患者,康复训练要注重安全性,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患者疲劳加重头晕。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脑梗塞头晕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处理头晕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在使用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压、血糖等波动较大的药物。同时,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卧床休息时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定期翻身、拍背等护理措施要到位。
(二)儿童脑梗塞患者(虽然儿童脑梗塞相对少见,但需特殊对待)
儿童脑梗塞头晕时,首先要积极查找病因。与成人不同,儿童脑梗塞的病因可能与先天性血管畸形、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治疗上,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通过调整体位、适当休息等缓解头晕。在药物使用上要严格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加强护理,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儿童可能因头晕等不适产生恐惧、焦虑情绪,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安抚。
五、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一)饮食方面
脑梗塞头晕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低盐饮食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风险,进而降低因高血压导致头晕加重的可能;低脂饮食有助于控制血脂,避免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升高影响脑部供血;低糖饮食可稳定血糖水平,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尤为重要。例如,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腌制食品、油炸食品、高糖食品的摄入。
(二)作息方面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脑部恢复。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脑梗塞头晕患者,规律的作息还可调节身体的生物钟,有利于身体各系统功能的恢复,进而减轻头晕症状。避免熬夜等不良作息习惯,熬夜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神经功能紊乱等,加重头晕。
(三)情绪管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交感神经兴奋等,从而加重头晕症状。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例如,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冥想练习,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头晕伴随的不适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