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糖对人体多系统有损害,包括对血管系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引发微血管病变;对神经系统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对免疫系统可抑制免疫细胞功能致易感染;对眼部除视网膜病变外还可致白内障等;对足部可致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特殊人群中儿童糖尿病患者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危害母婴健康,需针对性防控。
一、对血管系统的损害
1.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血糖会使葡萄糖与蛋白质发生非酶糖化反应,生成糖化终产物,沉积在血管壁上,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高血糖还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异常,促进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等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例如,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且病情进展更快,更易出现严重的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2.引发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的微血管,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瘤形成、出血、渗出等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中,约有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其中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力严重受损。
糖尿病肾病:高血糖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早期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可导致肾衰竭。据统计,糖尿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
二、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1.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细胞能量代谢紊乱,神经纤维发生变性、脱髓鞘等改变。患者常出现四肢末端麻木、刺痛、灼热感等感觉异常,逐渐可发展为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约有60%-90%的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导致患者行走困难、日常活动受限等。
2.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可累及自主神经,影响胃肠道、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例如,胃肠道受累可出现胃排空延迟、便秘或腹泻等;心血管系统受累可表现为静息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泌尿生殖系统受累可出现尿失禁、尿潴留、勃起功能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和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状态。
三、对免疫系统的危害
高血糖会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例如,白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能力会受到影响,使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而且,感染后不易控制,病程往往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且感染部位更难治愈,这与高血糖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四、对眼部其他结构的危害
除了视网膜病变外,高血糖还可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白内障的发生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白内障的速度比非糖尿病患者快,且病情进展更严重。同时,高血糖还可能影响眼部的其他结构,如引起眼外肌麻痹等,导致患者出现复视等症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和生活质量。
五、对足部的危害
高血糖会导致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使足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的足部容易出现溃疡、感染,甚至难以愈合,严重时可导致足部坏疽,需要截肢治疗。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因足部病变需要截肢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5-20倍,这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仅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还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血糖对其血管、神经、免疫系统等的损害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例如,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儿童身高、体重增长受限,神经发育迟缓等。因此,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血糖,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高血糖带来的危害,以保障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高血糖对其血管、神经系统等的损害更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更高,且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病情变化往往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注重血糖的平稳控制,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眼部、足部等方面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高血糖带来的不良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高血糖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还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危害。孕妇高血糖可导致胎儿过大,增加难产、剖宫产的风险;还可引起胎儿宫内发育异常、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密切监测母婴情况,在孕期要遵循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胰岛素治疗,以保障母婴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