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是什么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间隙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因有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肛门局部损伤等,临床表现有疼痛、红肿、全身症状及不同部位特点,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预后较好但不及时治疗有不良后果,可通过保持肛门清洁、积极治相关病、合理饮食、避免久坐来预防
一、定义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它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
二、病因
1.细菌感染:大部分肛周脓肿由肛腺感染引起,肛腺开口于肛窦,当肛窦受损伤(如粪便擦伤等)后,细菌易侵入肛腺并蔓延至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
2.其他因素:
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肛周脓肿。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受到影响,难以有效杀灭细菌,从而增加了肛周感染形成脓肿的风险。
肛门局部损伤:肛门部受外伤(如异物刺伤、直肠指检时损伤等)后,细菌容易侵入组织引发感染。如进行直肠指检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肛门周围组织损伤,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初期为胀痛,随着脓肿的发展,疼痛逐渐加剧,呈持续性跳动性疼痛。特别是在行走、坐立或排便时,疼痛往往会加重。例如,患者行走时因肛周受到压迫和刺激,疼痛明显,影响正常活动。
红肿:病变局部出现红肿,触之有硬结,伴有压痛。随着病情进展,红肿范围可能扩大,皮肤温度升高。比如,肛门周围某一区域皮肤发红、肿胀,用手触摸能感觉到硬结,且有明显的触痛。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等。一般来说,脓肿范围较大、感染较重时,全身症状较为明显。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同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
2.不同部位肛周脓肿的特点
肛周皮下脓肿: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持续性疼痛,病变处明显红肿,有硬结和压痛,脓肿形成时可有波动感。
坐骨直肠窝脓肿:患者有较为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局部症状表现为患侧肛门部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为明显跳痛,坐立不安,排便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可伴有排尿困难和里急后重感。
骨盆直肠窝脓肿:全身症状较重,如高热、寒战、乏力等,局部症状相对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直肠坠胀感,便意不尽,排便时不适,常伴有排尿困难。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肛门周围,观察有无红肿、硬结、压痛等情况,通过指诊可以触摸到脓肿的位置、大小、波动感等。例如,直肠指检时可发现直肠壁一侧有隆起,伴有压痛,若有波动感则提示脓肿形成。
2.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有助于发现肛周脓肿的位置和范围,可明确脓肿是位于皮下还是深部组织,对指导治疗有一定帮助。B超下可见肛周异常的液性暗区。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复杂的肛周脓肿,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脓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适用于高位肛周脓肿或怀疑有肛瘘形成的情况。它可以准确判断脓肿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累及括约肌等结构。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可经验性应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等。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例如,通过脓肿穿刺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温水坐浴: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炎症吸收。患者可每日用温水坐浴2-3次,每次15-20分钟。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局部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炎症消退。
2.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是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将脓肿切开,排出脓液,然后放置引流条。对于单纯性肛周皮下脓肿,切开引流后一般可治愈;但对于位置较深的脓肿,如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等,切开引流后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如寻找内口以防止形成肛瘘。
根治术:对于部分肛瘘相关的肛周脓肿,在脓肿切开引流的同时,可进行根治性手术,如肛瘘切开术、肛瘘挂线术等,以避免复发。例如,对于明确有肛瘘内口的肛周脓肿患者,在脓肿引流后,及时行肛瘘根治术,可一次性解决脓肿和肛瘘问题。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肛周脓肿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会导致脓肿反复发作,形成复杂性肛瘘,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的痛苦。例如,脓肿引流不彻底,残留的感染灶可能会再次引发脓肿形成,进而发展为肛瘘,需要多次手术治疗。
2.预防
保持肛门清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卫生。例如,每天早晚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避免粪便残留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和组织。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肛窦炎等肛门周围炎症性疾病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肛周脓肿。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肛门局部的刺激。例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芹菜、菠菜、苹果等,有助于保持大便松软,减少对肛门的压力。
避免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影响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肛周感染的风险。建议定时起身活动,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