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怎么回事
高脂血症是血浆脂质成分水平升高的代谢病,分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混合型等,发病与内源性合成异常、外源性摄入过多、代谢酶或受体缺陷等有关,危害心血管及其他器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运动、体重管理)和定期体检预防控制,不同特殊人群(儿童青少年、女性、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高脂血症的定义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水平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血脂在体内处于动态平衡,当脂质代谢紊乱时,就会出现高脂血症。
二、高脂血症的分类及相关指标
1.高胆固醇血症
主要是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升高,正常参考值一般为<5.2mmol/L,当TC≥6.2mmol/L时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与遗传因素以及长期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关,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正常参考值一般为<1.7mmol/L,当TG≥2.3mmol/L时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饮食中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等易转化为甘油三酯的物质、肥胖、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常见原因,有肥胖病史或长期久坐少动生活方式的人群更易罹患。
3.混合型高脂血症
表现为血清TC和TG均升高,同时存在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情况,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包括遗传易感性、不良生活方式等。
三、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
1.内源性脂质合成异常
肝脏是合成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当体内某些调控脂质合成的酶或基因发生异常时,会导致内源性脂质合成过多。例如,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其活性异常增高会使胆固醇合成增加。
2.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
长期摄入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使外源性脂质大量进入体内,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从而导致血脂升高。
3.脂质代谢相关酶或受体缺陷
如脂蛋白脂肪酶缺乏时,会影响甘油三酯的水解代谢,导致甘油三酯在血液中堆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时,会使低密度脂蛋白(LDL)清除障碍,进而引起高胆固醇血症。
四、高脂血症的危害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会使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硬化,影响血液供应。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梗死,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长期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高脂血症带来的心血管风险更高。
2.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长期高脂血症还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肾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影响眼底血管,导致视力下降等。
五、高脂血症的预防与控制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
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限制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等的摄取。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例如,燕麦、芹菜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多食用精制糖和甜食,因为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甘油三酯。
运动方面:
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质代谢,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对于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应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以身体能耐受为宜。
体重管理:
保持健康的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肥胖人群通过减轻体重可以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对于有肥胖病史的人群,更应将体重管理作为重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定期体检
建议成年人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测,对于有高脂血症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更频繁地检测血脂,以便早期发现血脂异常并及时干预。
六、特殊人群高脂血症注意事项
1.儿童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高脂血症多与遗传因素或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家族性高脂血症患儿从幼年起就可能出现血脂异常。对于儿童青少年高脂血症,首先应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等)的摄入。同时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避免久坐少动。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应避免过度减肥等不恰当的干预措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血脂管理。
2.女性
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高脂血症的发生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高脂血症的发病风险会明显增加。女性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更应注重血脂的监测和管理,除了遵循一般的生活方式调整外,还应关注骨健康等问题,在饮食中适当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奶制品、豆制品等。同时,女性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可能会影响血脂,如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评估药物对血脂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3.老年人
老年人高脂血症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血脂管理时要更加谨慎,生活方式调整需兼顾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上要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运动要选择温和的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同时,老年人用药较多,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血脂的影响,在使用降脂药物等时需密切监测血脂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身体耐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