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如何治疗

来源:民福康

结肠息肉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高频电凝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氩离子凝固术)和外科手术治疗,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因素有息肉特征(大小、形态、病理类型)和患者一般情况(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生活方式),术后注意事项因治疗方式而异,内镜下切除术后需禁食观察等,外科手术后需禁食等,随访方面内镜下切除术后依情况定期复查,外科手术后需长期随访监测。

一、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1.内镜下切除

高频电凝切除术:这是目前治疗结肠息肉最常用的方法。对于有蒂的息肉,可通过内镜将高频电刀的电极靠近息肉蒂部,通电后利用电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脱落而达到切除目的。对于较小的无蒂息肉,也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圈套器将息肉套住后进行电凝切除。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高频电凝切除术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例如,相关研究显示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有效去除息肉组织。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较大的无蒂息肉或早期黏膜癌等情况。该方法是将黏膜下注射液注射到息肉周围黏膜下层,使病变与深层组织分离,然后用内镜下的器械将病变黏膜完整剥离。对于一些直径较大(如直径>2cm)的结肠息肉,ESD能够更完整地切除病变组织,同时减少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操作难度相对较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氩离子凝固术(APC):利用氩气作为传导介质,将高频电流通过氩离子传导至组织表面,使组织凝固坏死。主要用于治疗一些较小的、平坦的息肉或息肉切除后的创面止血等情况。它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对于一些不能耐受较大内镜手术的患者可能是一种选择。

2.外科手术治疗

适用于的情况:当息肉较大、内镜下切除困难或怀疑有恶变倾向且病变范围较广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例如,息肉直径过大(如直径>2cm且基底较宽),内镜下切除可能导致出血、穿孔等风险较高时,外科手术是更安全的选择;或者通过病理检查发现息肉有癌变迹象,且病变已经侵犯到肠壁较深层次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肠道组织。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部分结肠切除术等。医生会根据息肉的位置、大小、病理类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能彻底去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和恶变的风险。

二、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因素

1.息肉的特征

大小:一般来说,直径小于1cm的息肉多可在内镜下切除;直径在1-2cm的息肉,部分可在内镜下切除,部分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外科手术;直径大于2cm的息肉,内镜下切除难度较大,更倾向于外科手术治疗。例如,研究发现直径>2cm的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小息肉。

形态:有蒂的息肉相对容易在内镜下切除,而无蒂的息肉尤其是广基无蒂息肉内镜下切除难度较大。对于广基无蒂息肉,可能需要采用ESD等复杂内镜技术或外科手术。

病理类型:如果息肉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且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情况,即使息肉较小,也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如果是炎性息肉等良性病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例如,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恶变潜能,所以对于这类息肉通常建议积极处理。

2.患者的一般情况

年龄:对于老年患者,需要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心肺功能等。如果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耐受手术能力较弱,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相对创伤较小的内镜下治疗;而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时,可根据息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但也需要考虑手术或内镜治疗的远期效果。例如,年轻患者如果息肉有恶变倾向,可能更需要彻底的治疗方式。

全身健康状况:如果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内镜下治疗相对更安全,但也需要评估内镜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果患者基础疾病控制良好,可根据息肉情况选择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内镜术后感染风险可能增加,需要在治疗前后做好血糖管理。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在治疗前需要患者调整生活方式,例如戒烟、限酒等,以利于术后康复。例如,吸烟会影响肠道血液循环,不利于息肉切除术后创面的愈合。

三、术后注意事项及随访

1.术后注意事项

内镜下切除术后:患者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具体时间根据息肉大小、数量及切除方式而定。一般较小的息肉切除后禁食数小时即可,较大息肉切除后可能需要禁食1-2天。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大量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创面出血或穿孔。

外科手术后:术后需要禁食、胃肠减压等,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饮食。要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同时,要注意休息,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2.随访

内镜下切除术后:一般建议在息肉切除术后3-6个月进行首次内镜复查,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有无息肉复发。如果首次复查未见异常,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如1-2年复查一次。但如果息肉病理提示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情况,复查间隔可能需要缩短。例如,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可能需要3-6个月复查一次内镜。

外科手术后:术后也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内镜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以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有无肿瘤复发等情况。随访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情况而定,一般需要长期随访。例如,外科手术切除结肠息肉且病理提示有癌变的患者,可能需要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查。

了解疾病
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主要是指患者结肠黏膜层出现的隆起性病变,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有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肠息肉0.3cm要不要切除?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单个直肠息肉癌变可能性不高,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肠镜检查时顺便将息肉切除,以防息肉出现病变。息肉的类型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绒毛状腺瘤、错构瘤等,在没有经过病理结果分析前统称为息肉,与肠道炎症感染、家族史或是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息肉小于1cm,且为单发性息肉,可不用手术,定期复查
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不一定需要切除。结肠息肉的类型较多,其中增生性息肉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表现,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患者定期复查即可。如果属于炎症性息肉,经过有效的抗炎治疗干预原发病后,息肉通常会自行消失,也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但是如果患者存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这类息肉癌变的风险较高,建议患者尽早通过外科
肠息肉和年龄有关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的发生和年龄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年龄的增长可能会提高患结肠息肉的几率。结肠息肉发病的具体病机并不明确,但是多与炎症刺激、遗传或者基因突变等原因有关,而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经常抽烟酗酒,还有年龄增长,都可能会影响结肠功能,导致结肠上局部组织老化脱落,或者异常增殖,引起结肠息肉生长。除此之外,过
多发性肠息肉会容易癌变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多发结肠息肉是有几率恶变的,建议到正规医院及时检查治疗,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息肉是会癌变的。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就要看息肉性质的。
肠息肉切除后还会癌变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切除后一般不会发生癌变。结肠息肉的类型较多,其中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切除后通常不会反复发作。而炎症性息肉在炎症反应消退后可能会随之消失,癌变的几率也很低。如果患者存在腺瘤性息肉,则存在一定癌变的趋势,但是如果患者能够尽早切除,术后癌变的几率也会降低,不需要过分担心。患者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通常早期时息肉较小,所以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仅在检查时明确病变。随着息肉逐渐增长,患者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若息肉表面存在较多血管,血管破裂后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若降结肠息肉较大,堵塞肠腔,还会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习惯改变等现象;且结肠息
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肠道出血的症状,一般为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如果患者息肉较大或者属于多发性息肉,还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结肠息肉过大,可引起肠梗阻、肠套叠,容易出现腹部绞痛的症状。患者可以到医院做直肠指诊、大便常规检查、肠道造影检查等明确诊断。如果患
广基肠息肉是指什么?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广基结肠息肉属于良性的结肠息肉,只是广基结肠息肉的基底部相对比较宽,而且相对更加容易癌变。在临床上多考虑是由于长时间慢性炎症刺激造成的,会造成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有粘液以及脓血便。在临床上一旦发现广基结肠息肉就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摘除,避免术后后期恶变。同时在术后三个月需要复查下电子结肠镜,因为息肉很容易
做过肠息肉手术后还会复发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大部分情况下,肠息肉手术后不会复发或者复发的概率很低。但如果表现出以下情况,也不能排除肠息肉复发的可能性。第一,如果手术没有完全切除肠息肉,特别是没有完全切除肠息肉的基底部分,息肉可能会再次生长。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注意及时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吃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可能会造成肠息肉
做了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吃什么?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做了肠息肉手术之后,主要就是要注意多休息,尽量防止过多的劳动。此外,做了肠息肉手术之后,在饮食上尽量还是以柔软好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油炸的食品,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防止疲劳和熬夜的发生。此外,在肠息肉手术之后,一定要防止过于干硬的食物,饮食上一定要做到细嚼慢咽。平时也一定要注意保持生活习惯,饮食习
肠息肉会癌变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主要是看结肠息肉属于什么性质。如果是增生性、炎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但是腺瘤样息肉,容易发生癌变。肠癌与腺瘤的癌变有密切关系,在腺瘤样息肉里,比如家族性息肉病、以息肉病为突出表现的林奇综合征、管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这些腺瘤也有一定的癌变风险。
肠息肉怎么治疗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1.炎性息肉如果是炎性息肉,患者肠道存在慢性炎症,可以遵医嘱选择药物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还可遵医嘱口服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改善肠道功能。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肠炎得到有效控制,结肠息肉也会逐渐消失。2.腺瘤样息肉如果是腺瘤样息肉,
肠息肉术后多久能活动
张昊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肠息肉术后具体活动时间,主要取决于息肉大小以及治疗方法。小息肉主要采用APC方法,较大息肉需要采用EM2,如果息肉相对较深或是较大,需要完整切除,可能需要进行ESD治疗。1.APC方法如果是APC治疗,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地,进行轻微活动,少量散步。2.EM2或是ESD治疗如果是进行EM2或是ESD治疗,建议患者适当延长卧床时间,建议
乙状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张颖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在乙状结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病理上常将结肠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肿瘤性息肉主要是指腺瘤性息肉,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一般建议结肠镜下切除治疗。
肠息肉手术要住院几天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肠息肉手术需要住一周左右可以出院。住院前一至两天需要抽血化验,了解是否存在出血风险。另外,排查有没有传染病,第二天或者第三天以后开始做手术,常规手术如果没有并发症,两三天以后可以顺利出院,但是如果有并发症,比如出现肠穿孔或者感染,住院时间会长,至少也要半个月左右。
乙状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王燕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在乙状结肠部位长出了一些肉瘤样的物质,而造成这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所造成。乙状结肠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的,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单发乙状结肠息肉一般没有太多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多发乙状结肠息肉需要手术切除,但乙状结肠息肉很少会发展为肠癌。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