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会阴道出血
阴道出血可能由多种情况引起,包括妊娠相关(如先兆流产、异位妊娠、胎盘因素等)、生殖系统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等)、生殖系统肿瘤(如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内分泌失调(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外伤及其他情况(如阴道异物、全身性疾病等),不同情况有不同表现、病因及治疗方式等。
一、妊娠相关情况
1.先兆流产:多见于孕早期,孕妇可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伴有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其发生可能与胚胎染色体异常、孕妇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足)、免疫因素等有关。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孕妇,若出现此类情况需及时就医评估胚胎情况,若胚胎发育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保胎治疗,同时孕妇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2.异位妊娠: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典型表现为停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暗红或深褐,少数患者阴道出血量较多,类似月经,还常伴有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若发生输卵管妊娠破裂,会出现剧烈腹痛、腹腔内出血甚至休克。育龄期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出现停经后阴道出血伴腹痛需高度警惕异位妊娠,需通过超声检查、血hCG测定等明确诊断,一旦确诊需及时处理,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胎盘因素:
胎盘前置状态:多见于孕中晚期,表现为无诱因、无痛性的阴道出血。随着孕周增加,出血可能反复发生。孕妇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性生活,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位置变化,若出血较多需住院观察,必要时终止妊娠。
胎盘早剥:多发生在孕晚期,孕妇常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伤等病史,表现为阴道出血,量一般较多,伴腹痛,子宫张力增高,压痛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胎儿窘迫、休克等。胎盘早剥起病急,病情重,需及时就医,根据孕妇和胎儿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等。
二、生殖系统炎症
1.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可伴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阴道黏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甚至宫颈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颈。其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可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治疗可选用甲硝唑等药物,但性伴侣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内裤及洗涤用的毛巾应煮沸消毒。
霉菌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豆腐渣样,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由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孕妇、糖尿病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易患此病,治疗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等,同时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2.宫颈炎:急性宫颈炎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质脆,容易诱发出血,可有接触性出血(如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慢性宫颈炎可表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宫颈息肉等,宫颈息肉也可导致接触性出血或阴道少量出血。急性宫颈炎多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引起,慢性宫颈炎可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或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治疗急性宫颈炎需根据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慢性宫颈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等)或手术治疗宫颈息肉等。
三、生殖系统肿瘤
1.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此外,还可伴有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女性激素有关,多见于30-50岁女性,较小的、无症状的肌瘤一般定期复查即可,对于症状明显、肌瘤较大或有恶变倾向的需考虑手术治疗。
2.宫颈癌: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出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晚期则为不规则阴道大量出血。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多见于35岁以上女性,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等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3.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与长期雌激素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过分段诊刮等病理检查可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
四、内分泌失调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青春期功血多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导致月经失调,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围绝经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或增多,甚至大量出血。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采取相应措施,青春期功血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为主;围绝经期功血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原则。
2.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月经稀发、闭经,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同时伴有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其发病与内分泌代谢紊乱有关,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同时可采用药物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等,有生育需求者还需促排卵治疗。
五、外伤及其他情况
1.阴道异物:多见于儿童,阴道内塞入异物后可引起阴道出血,多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的异常表现,及时带儿童就医取出异物,并进行抗感染等处理。
2.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导致阴道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因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阴道出血;肝脏疾病可因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也可引起阴道出血。此类情况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针对阴道出血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