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性脑梗塞是什么意思
隙性脑梗塞是脑梗死特殊类型,由高血压等致脑深部微小动脉闭塞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发病机制与穿通动脉闭塞相关,常见病因有高血压等,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靠影像学等检查,治疗针对基础病因等,预防要控制基础病、健康生活及定期体检,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隙性脑梗塞的定义
隙性脑梗塞又称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梗死灶直径一般在0.2~15毫米之间。
二、发病机制
主要是脑深部的穿通动脉闭塞所致。这些穿通动脉管径较细,长期高血压可使小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甚至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波动时,血液易在这些部位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进而引起相应部位脑组织缺血坏死形成腔隙灶。
三、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死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使脑内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动脉硬化等,导致血管腔狭窄,易形成血栓。据统计,约70%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脑内的穿通动脉,使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增加了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病变,高血糖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同时还会影响血液流变学,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增加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几率。
4.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导致血液中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脑部血液供应,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5.吸烟、酗酒: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酗酒可使血压升高、血脂紊乱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均会增加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四、临床表现
1.症状多样: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即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有症状的患者可表现为纯运动性轻偏瘫(一侧面部和上下肢无力,不伴感觉障碍等)、纯感觉性卒中(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一侧下肢无力伴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构音不清、吞咽困难,一侧手轻度无力及精细运动障碍)等。
2.症状特点:症状一般较轻,起病相对较缓,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相对较局限。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常用的检查方法,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发病24~48小时后可显示脑深部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
头颅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可更早发现病灶,尤其是脑干等部位的病灶。MRI可显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病灶。
2.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凝血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查找病因及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
六、治疗原则
1.针对基础病因治疗
控制血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但要注意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老年患者等可适当放宽,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调控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如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
调节血脂:对于高脂血症患者,使用调脂药物,使血脂达到目标值,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般应控制在2.59mmol/L以下,高危患者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等。
2.改善脑循环:可使用一些改善脑血流的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药物的禁忌证等。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于无禁忌证的患者,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预防血栓形成,但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血等。
七、预防措施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平稳。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合理应用降糖药物,密切监测血糖,使血糖达标。
高脂血症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并定期复查血脂。
2.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钠盐、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例如,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少于6克,增加蔬菜、水果和低脂奶制品的摄入等。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和血糖等。
戒烟限酒:戒烟可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血压、血糖、血脂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群:老年人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在治疗和预防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个体化。例如,在降压治疗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代谢和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同时,老年人要注意预防跌倒等意外情况,因为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跌倒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导致其他并发症。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在血糖控制方面要更加精细,因为高血糖或低血糖都可能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要注意规律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方案,同时要注意预防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也可能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相关。
3.高脂血症患者:高脂血症患者在调脂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血脂及肝功能等指标,因为调脂药物可能会对肝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即使在服用调脂药物期间,也不能忽视饮食控制和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