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溶栓治疗禁忌症
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以及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绝对禁忌症包括近3个月重大头颅外伤或卒中史、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等11种情况,这些情况会使溶栓增加出血风险或加重病情;相对禁忌症有年龄>80岁、近2周大型外科手术等10种,存在一定出血风险;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因年龄及合并症多需综合评估,儿童要考虑生长发育,孕妇需多学科权衡利弊,有特殊生活方式和特殊病史的人群要评估其对血管、凝血及治疗的影响,从而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绝对禁忌症
1.近3个月有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头颅外伤可能导致颅内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等情况,在损伤未完全修复时进行溶栓治疗,会增加再次出血的风险。而近期发生过卒中,颅内血管及脑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溶栓可能引发新的出血或加重原有损伤。
2.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本身病情就较为凶险,溶栓药物会进一步破坏凝血机制,导致出血难以控制,从而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3.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后,局部可能存在小的破损或血肿,溶栓治疗会使血液不易凝固,增加局部出血及形成血肿的风险。
4.既往有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后,局部脑组织可能存在瘢痕、血管异常等情况,溶栓会破坏局部的凝血平衡,使曾经出血的部位再次出血的可能性增加。
5.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这些病变会使颅内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溶栓治疗可能导致病变部位破裂出血,引发严重后果。
6.近期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手术会造成颅内或椎管内组织的损伤和血管的破坏,溶栓会干扰伤口的正常愈合,增加术后出血的几率。
7.血压升高: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时,血管内压力较高,溶栓过程中血压波动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因此需先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才能考虑溶栓。
8.活动性内出血:身体其他部位存在活动性内出血,说明凝血功能已经出现问题,溶栓会进一步加重出血倾向,导致失血过多,危及生命。
9.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L: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计数过低,凝血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溶栓会使凝血功能进一步恶化,增加出血风险。
10.48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正常上限:肝素会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延长凝血时间。在使用肝素后短时间内进行溶栓治疗,会使凝血功能过度抑制,增加出血的可能性。
11.正在使用直接口服抗凝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升高:直接口服抗凝剂本身就有抗凝作用,会影响凝血功能。当INR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升高时,说明凝血功能已经受到明显抑制,此时进行溶栓治疗会显著增加出血风险。
二、相对禁忌症
1.年龄>8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颅内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机能较差,对溶栓治疗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2.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凝血功能和血管状态发生改变。近2周内进行大型外科手术,手术部位的血管和组织尚未完全修复,溶栓治疗可能导致手术部位出血。
3.近3周内有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出血: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出血提示局部组织存在破损或病变,凝血功能可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溶栓治疗会进一步破坏凝血平衡,增加这些部位再次出血的风险。
4.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后,局部可能存在潜在的出血风险,近期进行过此类穿刺,溶栓会使出血风险增加。
5.妊娠:妊娠期间女性的生理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凝血系统。溶栓治疗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都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孕妇出血、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等。
6.癫痫发作后遗留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癫痫发作可能会引起颅内神经细胞的损伤和代谢变化,遗留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提示颅内情况不稳定,溶栓治疗可能会加重这种损伤。
7.既往有脑出血病史:既往脑出血会使颅内血管和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再次发生出血的风险较高。溶栓治疗会进一步破坏凝血机制,增加再次出血的可能性。
8.严重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5分):严重卒中患者的脑组织损伤较为严重,颅内血管病变复杂,溶栓治疗可能会引发大面积出血,加重病情。
9.血糖<2.7mmol/L:低血糖会影响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使神经细胞功能受损。在低血糖状态下进行溶栓治疗,可能会加重神经细胞的损伤,影响治疗效果。
10.影像学显示早期大面积脑梗死(超过大脑中动脉供血区1/3):大面积脑梗死时,脑组织已经出现了广泛的缺血坏死,溶栓治疗可能会导致缺血半暗带的血管再通后,出现再灌注损伤,引发出血转化,加重病情。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除了上述提到的因年龄因素导致的溶栓禁忌症相对较多外,还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评估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疾病对身体的影响,以及患者的身体机能和预期寿命。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合并症较多的老年人,应更加谨慎地选择溶栓治疗。
2.儿童:儿童脑梗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在考虑溶栓治疗时需格外谨慎。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凝血系统。在评估溶栓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3.孕妇:孕妇在孕期生理变化特殊,溶栓治疗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潜在风险。在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时,需要妇产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评估,权衡利弊,只有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才能考虑。
4.有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血管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凝血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在评估溶栓治疗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血管和凝血的影响,判断是否存在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5.有特殊病史的人群:如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和血管状态。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要充分评估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以及这些疾病对溶栓治疗的影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