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做手术支架后如何调养
脑梗塞支架术后需从饮食调养、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和病情监测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饮食要营养均衡、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和语言功能康复且要适度调整;生活方式要作息规律、戒烟限酒;病情需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症状变化。
一、饮食调养
1.营养均衡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原则。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脑梗塞患者更需严格控制。减少油脂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深海鱼类等,深海鱼类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风险。同时,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日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水果200-300克,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钾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物应易于消化。例如,可将蔬菜切碎烹饪,选择煮、蒸、炖等烹饪方式制作食物,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刺激胃肠道。对于有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要根据血糖情况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等。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便秘可能会导致腹压升高,进而影响血压,增加脑梗塞复发风险。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在25-30克左右,可通过食用全麦面包、燕麦、芹菜、菠菜等食物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例如,燕麦富含β-葡聚糖,研究发现,燕麦中的β-葡聚糖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助于改善血脂状况,对脑梗塞患者的血管健康有益。
二、康复训练
1.肢体功能康复
早期康复训练对于脑梗塞支架术后患者非常重要。如果患者肢体存在活动障碍,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对于瘫痪肢体,可进行被动运动,由家属或康复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每日进行2-3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10-15次,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随着病情恢复,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鼓励患者自己进行肢体的屈伸、抬起等动作,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如握拳、伸指等,逐渐增加难度。对于有一定运动能力的患者,可进行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平衡训练可通过站在平衡垫上、使用平衡板等方式进行,步行训练则从在平行杠内步行开始,逐步过渡到在室内外步行,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对于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度调整。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康复训练的强度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例如,在进行步行训练时,可先在平坦的地面上练习,速度不宜过快,随着平衡和步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对于女性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身体感受调整训练强度。
2.语言功能康复
如果患者存在语言障碍,如失语或构音障碍,应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于失语患者,可从简单的发音开始训练,如让患者反复练习发“啊”“哦”等音,然后逐渐过渡到单词、句子的复述和表达。对于构音障碍患者,要进行口腔肌肉的训练,如练习舌头的伸缩、卷动,嘴唇的开合等动作,可通过吹气球、吹口哨等方式进行训练。语言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每日训练次数可根据患者情况安排,每次训练30分钟左右。
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在语言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的稳定,避免因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康复效果。例如,高血压患者在训练时要保持血压稳定,避免因紧张等情绪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影响康复训练的进行和身体的恢复。
三、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规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日睡眠时间应保证7-8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各项生理功能的调节。脑梗塞支架术后患者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早晨按时起床。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可通过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来改善睡眠,如保持卧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等。
对于有夜间睡眠障碍的患者,要积极寻找原因并进行调整。如果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缓解。同时,要避免白天过长时间的午睡,一般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2.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增加脑梗塞复发的风险。患者应严格戒烟,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要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可导致血压升高、血脂紊乱等。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要坚定戒烟限酒的决心,家属也应给予支持和监督。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患者,戒烟限酒更为重要,因为老年女性本身血管弹性相对较差,吸烟饮酒对血管的损害会更加明显。戒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如烦躁、焦虑等,可通过适当的运动、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缓解戒断反应。
四、病情监测
1.生命体征监测
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每日至少测量2次血压,早晨起床后和下午各测量一次。心率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钟,要关注心率的变化,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都要及时就医。呼吸要保持平稳,若出现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要引起重视。
对于老年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要更加频繁和细致。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对血压、心率等变化的耐受性降低,要密切关注其变化情况。例如,老年患者在天气变化时,血压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要及时调整血压的控制方案。
2.症状观察
患者要注意观察自身是否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的复发或加重。如果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加重,或者肢体麻木、无力较前明显,要及时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脑梗塞复发的先兆。同时,要注意观察言语功能是否有变化,如出现言语不清加重等情况也要及时就诊。
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当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时,要首先考虑血压波动的可能,但也不能忽视脑梗塞复发的情况,要综合判断。例如,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突然出现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肢体无力,应高度怀疑脑梗塞复发,需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