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毛囊炎
毛囊炎是毛囊发生炎症反应,病因包括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如马拉色菌)感染及皮肤摩擦、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临床表现有红色丘疹、瘙痒或疼痛等,不同部位有不同特点,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预防需保持皮肤清洁、注意皮肤护理、增强机体免疫力。
一、毛囊炎的定义
毛囊炎是毛囊发生的炎症反应。毛囊是包围毛发的结构,由毛囊口、毛囊皮脂腺等组成,当毛囊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物理刺激或其他因素影响时,就会引发炎症,表现为毛囊周围出现红色丘疹等症状。
二、毛囊炎的病因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毛囊炎常见的病原菌。正常皮肤表面可能携带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但当皮肤破损、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它就容易侵入毛囊引发炎症。例如,皮肤擦伤后,如果没有及时清洁消毒,就可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发毛囊炎。对于儿童来说,皮肤相对娇嫩,玩耍过程中容易出现微小擦伤,若不注意卫生,更易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而对于一些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皮肤长期受压、不透气等情况也可能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导致毛囊炎的风险。
表皮葡萄球菌:也可引起毛囊炎,它在皮肤表面正常菌群中占一定比例,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可趁机侵入毛囊引发炎症。
2.真菌感染
马拉色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在油性皮肤人群中更容易繁殖。如果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油脂多,为马拉色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就可能导致马拉色菌性毛囊炎。青春期人群由于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腺分泌活跃,相对更容易出现马拉色菌性毛囊炎;肥胖人群往往皮肤油脂分泌较多,也是马拉色菌性毛囊炎的高发人群之一。
3.其他因素
皮肤摩擦:长期穿紧身衣物、过度搔抓皮肤等会导致皮肤反复摩擦,使毛囊受损,容易诱发毛囊炎。比如,长时间骑自行车的人,臀部皮肤长期受到摩擦,就可能引发毛囊炎;经常搔抓头皮的人,也容易导致头皮毛囊受损,引发头皮毛囊炎。
机体免疫力低下: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从而增加患毛囊炎的几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有利于细菌等病原体生长繁殖,且伤口愈合能力差,所以更容易发生毛囊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也易出现毛囊炎。
三、毛囊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红色丘疹:初期往往表现为毛囊口周围出现红色的小丘疹,直径一般在1-2毫米左右,随着病情发展,丘疹可能会逐渐增大。例如,细菌性毛囊炎初期可见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丘疹顶部可能有白色脓疱;马拉色菌性毛囊炎的丘疹一般为半球形,直径2-4毫米,颜色为红色、肤色或白色。
瘙痒或疼痛:部分患者会感到瘙痒,尤其是马拉色菌性毛囊炎瘙痒相对明显;而细菌性毛囊炎有时会伴有疼痛,当毛囊炎症较重时,疼痛会比较显著。比如,头皮毛囊炎患者可能会感到头皮瘙痒或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2.不同部位毛囊炎的特点
头皮毛囊炎:可导致头发脱落,因为炎症累及毛囊,影响了毛发的生长。如果毛囊炎反复发作,可能会形成瘢痕,进而导致永久性脱发。儿童头皮毛囊较为脆弱,头皮毛囊炎若不及时治疗,更容易影响头发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永久性脱发;成年人头皮毛囊炎如果长期不愈,也可能出现瘢痕性脱发。
面部毛囊炎:面部皮肤较为敏感,毛囊炎发生后可能会留下色素沉着,影响美观。对于爱美的人群来说,面部毛囊炎带来的色素沉着问题会更受关注。比如,痤疮继发的毛囊炎,在面部愈合后可能会留下深色的色素斑。
臀部毛囊炎:由于臀部长期受压、不透气,毛囊炎患者在此部位可能会出现较多的丘疹,且行走时可能会受到摩擦,加重疼痛等症状。长期久坐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司机等,臀部毛囊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容易反复。
四、毛囊炎的诊断
1.体格检查
医生会仔细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分布等情况。通过视诊可以初步判断是细菌性还是真菌性毛囊炎等。例如,细菌性毛囊炎的丘疹顶部常有脓疱,而真菌性毛囊炎的丘疹形态有其特定表现,医生可据此进行初步区分。
2.实验室检查
细菌涂片和培养:对于怀疑细菌性毛囊炎的患者,可取脓疱内容物进行细菌涂片检查,可初步看到细菌形态;细菌培养则可以明确具体的病原菌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比如,通过细菌培养确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真菌镜检和培养:对于怀疑真菌性毛囊炎的患者,可刮取皮损处鳞屑进行真菌镜检,查找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可以确定是否为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并明确菌种。例如,马拉色菌性毛囊炎通过真菌镜检可能会发现圆形或卵圆形的孢子。
五、毛囊炎的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
定期洗澡,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清洁皮肤,尤其是容易出汗、油脂分泌多的部位,如背部、胸部、头皮等。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避免汗液和污垢积聚在毛囊口引发毛囊炎;老年人皮肤相对干燥,洗澡频率不宜过高,但也要注意清洁容易出汗的部位。
保持头发清洁,油性头发人群要适当增加洗头频率,选择适合油性头发的洗发水。儿童头发较短的,可定期用清水冲洗头发;头发较长的儿童,要注意清洗干净头发,防止油脂等积聚。
2.注意皮肤护理
避免皮肤受伤,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要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擦伤、抓伤等。儿童玩耍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磕碰导致皮肤破损;老年人行动不便,要注意防止摔倒等造成皮肤损伤。
选择合适的衣物,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紧身、不透气的化纤衣物。比如,夏季选择棉质短袖、短裤等,保持皮肤透气;儿童衣物要选择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材质,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3.增强机体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保证饮食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老年人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儿童可以在家长陪同下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运动;老年人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老年人也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