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脑梗塞怎样治愈
多发性脑梗塞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二级预防、康复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性期通过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等治疗;二级预防需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并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康复治疗要早期介入并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及有特殊病史患者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
一、急性期治疗
1.改善脑循环
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指征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研究表明静脉溶栓能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需要严格把握溶栓的时间窗(一般为发病后4.5小时内)等适应证和禁忌证。
还可使用丁苯酞等药物,丁苯酞能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对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抗血小板聚集
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一般在患者无禁忌证时可使用,但对于有胃肠道出血高风险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考虑氯吡格雷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3.控制血压
一般来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压应适度控制,通常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8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05mmHg以下。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应根据病情合理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但要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而影响脑灌注。例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血压控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年龄较大的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较差,过快过低的血压降低可能导致脑缺血进一步加重。
二、二级预防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些药物不仅能降压,还对心肾等靶器官有保护作用。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
糖尿病: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的范围。合理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脑梗塞的复发风险,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从而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脂: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如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等多效性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对于多发性脑梗塞患者,一般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或使LDL-C水平较基线下降50%以上。
2.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建议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6g,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的摄入。低脂饮食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低糖饮食则要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的甜食和含糖饮料。例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糖。
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从而减少脑梗塞复发的风险。但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戒烟限酒:吸烟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必须戒烟。对于饮酒的患者,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增加血脂异常的风险等,不利于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情控制。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介入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早期康复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良肢位摆放可以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例如仰卧位时,患侧肩部用枕头垫高,上肢伸展,手指伸展,下肢膝关节下垫小枕头使膝关节微屈等。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一般每天进行数次,每次对各个关节进行适量的屈伸等活动训练。
2.神经功能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康复:对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等。通过反复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如进行步行训练、平衡训练等。例如,步行训练可以从扶持步行开始,逐渐过渡到独立步行,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语言功能康复:如果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如失语等,可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口语理解训练、表达训练等。例如,从简单的发音开始,逐渐过渡到词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训练,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认知功能康复:对于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等。通过一些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工具和方法,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和调脂药等多种药物,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过度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加重病情。
2.女性患者
女性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考虑到月经周期、妊娠哺乳等特殊生理阶段的影响。例如,在使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月经周期的影响以及对妊娠哺乳的安全性。在康复训练方面,要根据女性患者的身体特点调整训练方式和强度,如在月经期间,康复训练的强度可能需要适当降低,避免过度劳累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有特殊病史患者
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可以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来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在使用溶栓、抗血小板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时,需要严格评估出血风险和获益情况,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相关药物以及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