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脑梗塞怎样治愈

来源:民福康

多发性脑梗塞的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二级预防、康复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急性期通过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等治疗;二级预防需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并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康复治疗要早期介入并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及有特殊病史患者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

一、急性期治疗

1.改善脑循环

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指征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研究表明静脉溶栓能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使神经功能缺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需要严格把握溶栓的时间窗(一般为发病后4.5小时内)等适应证和禁忌证。

还可使用丁苯酞等药物,丁苯酞能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对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抗血小板聚集

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一般在患者无禁忌证时可使用,但对于有胃肠道出血高风险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考虑氯吡格雷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3.控制血压

一般来说,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压应适度控制,通常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8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05mmHg以下。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应根据病情合理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但要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而影响脑灌注。例如,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血压控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年龄较大的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较差,过快过低的血压降低可能导致脑缺血进一步加重。

二、二级预防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些药物不仅能降压,还对心肾等靶器官有保护作用。同时,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

糖尿病: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的范围。合理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脑梗塞的复发风险,研究表明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从而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脂:应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如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等多效性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对于多发性脑梗塞患者,一般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或使LDL-C水平较基线下降50%以上。

2.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建议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6g,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的摄入。低脂饮食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如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低糖饮食则要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的甜食和含糖饮料。例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糖。

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从而减少脑梗塞复发的风险。但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戒烟限酒:吸烟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必须戒烟。对于饮酒的患者,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增加血脂异常的风险等,不利于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情控制。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介入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早期康复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良肢位摆放可以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例如仰卧位时,患侧肩部用枕头垫高,上肢伸展,手指伸展,下肢膝关节下垫小枕头使膝关节微屈等。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一般每天进行数次,每次对各个关节进行适量的屈伸等活动训练。

2.神经功能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康复:对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等。通过反复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如进行步行训练、平衡训练等。例如,步行训练可以从扶持步行开始,逐渐过渡到独立步行,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语言功能康复:如果患者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如失语等,可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口语理解训练、表达训练等。例如,从简单的发音开始,逐渐过渡到词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训练,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认知功能康复:对于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等。通过一些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工具和方法,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和调脂药等多种药物,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过度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加重病情。

2.女性患者

女性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考虑到月经周期、妊娠哺乳等特殊生理阶段的影响。例如,在使用某些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月经周期的影响以及对妊娠哺乳的安全性。在康复训练方面,要根据女性患者的身体特点调整训练方式和强度,如在月经期间,康复训练的强度可能需要适当降低,避免过度劳累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有特殊病史患者

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可以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来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在使用溶栓、抗血小板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时,需要严格评估出血风险和获益情况,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相关药物以及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疾病,是由于体内脂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多发性脑梗塞严不严重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是否严重,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若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好,梗死面积较小,梗死部位为非功能区域。患病后积极治疗,逐渐减少梗死灶,促使病情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时正常情况下并不严重。若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差,梗死面积较大,梗死部位为功能区域。患病后未及时治
多发性脑梗塞如何预防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多发性脑梗死,该病的预防方法包括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控制原发病等。 1、合理膳食 人们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膳食的多样化,但是不适合进食过量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也不适合吸烟酗酒。 2、加强锻炼 人们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太极、游泳、瑜伽等,将体重控制在稳定合理的范围
多发性脑梗塞不治有什么后遗症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即多发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不治可能会出现口眼歪斜、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 1.口眼歪斜 发病后长时间不治疗通常会导致脑组织异常坏死,此时支配面部神经的血管便会受损,通常会出现口眼歪斜的表现。 2.吞咽障碍 当脑梗死持续存在时,通常会影响支配咽喉肌肉的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受累,此时
多发性脑梗塞的病因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因素有关。 1、大动脉粥样硬化 如果脑部多条大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形成多个缺血性病灶,诱发疾病。 2、心源性栓塞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心房颤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等疾病,心功能出现障碍时也会影响脑部的
多发性脑梗塞如何诊断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多发性脑梗死,该病的诊断方法包括脑部CT、脑部核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等。 1、脑部CT CT属于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直接观察脑部的情况,判断有没有梗死及梗死的部位、数量等。 2、脑部核磁共振成像 该检查能够弥补CT检查时对个别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能够观察较大的闭塞血管,
多发性脑梗塞的病因是什么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指的是多发性脑梗死,此疾病的出现可能是血栓形成、动脉栓塞、低灌注等原因导致。 1.血栓形成 对于本身患有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容易导致血小板黏附、聚积,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出现管腔闭塞,引起多发性脑梗死。 2.动脉栓塞 部分患者如果是出现栓子脱落,可能会导致远端血管堵塞,从而造成多
多发性脑梗塞日常护理方法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日常护理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规律作息、监测病情等。 1、调整饮食 患者应该以低盐、低脂肪和低糖的食物为主,维持蛋白质、维生素C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还需要远离烟酒。 2、规律作息 患者需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适合经常熬夜。 3、监测病情 患者需要配
为什么多发性脑梗塞会神经死亡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即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引起神经死亡一般与局部血液供应不足有关。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长时间发展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部组织及神经供血不足可导致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神经部位缺血、缺氧,可能会引起脑神经死亡。脑神经死亡影响肢体活动功能、语言功能等,可能会出现偏瘫、语言不
什么是多发性脑梗塞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一般指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的病灶数量在2个及以上。 多发性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血管内出现斑块后会导致血管过分狭窄,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最终引起该病,大部分患者发病时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失语或者精神活动障碍等不舒服的症状。 患者出现疑似多发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塞还能治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多发性脑梗塞指的是多发性脑梗死,一般可以进行治疗。 多发性脑梗死是动脉栓塞引起的多处脑组织缺血、坏死,可以在早期进行溶栓治疗,还可以进行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治疗、降血压、降血糖治疗等,能够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情况,降低复发率。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减轻神经功能障碍,缓解偏瘫、感觉障碍等症状
脑梗塞的后遗症有哪些?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主要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后遗症:第一、肢体运动功能的后遗症,也就是出现不可恢复的偏瘫或者是偏侧肢体的无力、行走不稳、站立不稳等症状。第二、感觉系统方面的症状,患者出现持续的偏身的感觉障碍,持续的偏身、面部的感觉减退、麻木或者疼痛。第三、语言功能受损的表现,患者出现持续的语言表达的障碍,想说说不清或者不能听懂别人的话,也不能正确表达自
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有什么区别
邢岩 主任医师
航空总医院 三级
腔隙性脑梗塞和多发性脑梗塞都是脑梗塞,腔隙性只是指病灶比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mm,就是叫小的梗死或者是叫微小的梗死。多发性的脑梗死实际上它也包括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还包括一些大面积脑梗死,主要是从病灶的大小,病灶的多发来区分一些概念,实际上都是脑梗死,只是它病灶的大小或者堵塞的一些数量不同而已。多发性腔梗叫多发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
脑梗塞患者要长期吃药吗
刘佳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脑梗塞患者需要长期吃药,因为脑梗塞的患者最长期的治疗就是二级预防,所谓二级预防就是已经发生过脑梗的患者通过药物长期使用来避免今后再次脑梗的复发。二级预防的方案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为代表的这类药物以及他汀类的治疗。他汀类治疗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降低血脂,维持血脂在合理范围;另一个就是对抗血管动脉硬化,防止血管进一步的变细,同时起到稳
脑梗塞后遗症的表现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脑梗塞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部分人群会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认知功能障碍,就是反应迟缓、计算力下降、定向力下降,并且熟悉的人不认识了,熟悉的路也找不到了。第二、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啊,就是出现表达不清、理解障碍、口水呛咳。第三、运动功能障碍,比如步态不稳、步态异常、行走姿势异常或者是手部精细功能丧失。第四、还有
脑梗塞后遗症治疗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一般来说,脑梗塞会遗留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后遗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症状、不同时期,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如果发病后出现言语、吞咽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可以前往医院在专门治疗师指导下做相应的言语训练、吞咽训练、理疗以及运动功能训练,从而改善相关症状。另外,部分患者在医院结束治疗以后,可以在家庭或者社区做康复治疗。比如在小区里面借助相关设备做一些步
丘脑脑梗塞会导致植物人吗
胡勇 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丘脑脑梗塞一般不会变成植物人。丘脑梗塞临床表现有对侧肢体轻度乏力、活动不利,最主要的是对侧肢体感觉障碍,例如痛觉及温度觉减退,甚至有的表现为感觉异常、异常疼痛。部分患者可以表现出认知减退、记忆力及反应障碍。如果是双侧丘脑梗塞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严重时会导致植物人。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