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脑膜炎的常见致病真菌有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等,感染途径包括外源性的呼吸道吸入、接触污染物质后侵入及内源性的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免疫力下降时侵入;宿主因素中免疫功能缺陷的艾滋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及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易发病,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增加风险;环境因素里地理环境的气候、特定区域真菌分布及医院环境的真菌污染、医疗操作都与真菌性脑膜炎相关。
一、真菌性脑膜炎的常见致病真菌及感染途径
(一)常见致病真菌种类
1.新型隐球菌:是引起真菌性脑膜炎较为常见的病原体。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等环境中,健康人可因吸入含有新型隐球菌的气溶胶而感染,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新型隐球菌就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
2.曲霉菌:曲霉菌也是导致真菌性脑膜炎的致病真菌之一,常见的有烟曲霉等。曲霉菌多通过呼吸道吸入致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等,曲霉菌可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真菌性脑膜炎。
3.毛霉菌:毛霉菌引起的真菌性脑膜炎相对较少见,但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毛霉菌常存在于发霉的食物、土壤等环境中,接触污染物质后可经皮肤或呼吸道等途径侵入人体,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毛霉菌更容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膜炎。
(二)感染途径分析
1.外源性感染途径
呼吸道吸入:多数真菌可通过呼吸道吸入致病。例如新型隐球菌,其孢子存在于空气环境中,健康人吸入含有新型隐球菌孢子的空气后,孢子会进入呼吸道,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可将其清除,但当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孢子就可能在呼吸道内定植并进一步侵入血液,随后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对于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且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煤矿工人等长期接触粉尘环境且免疫功能可能因职业因素受到一定影响的人群,吸入真菌孢子后感染风险相对增加。
接触污染物质后侵入:像毛霉菌,当皮肤接触到被毛霉菌污染的土壤、发霉食物等后,毛霉菌可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或者经消化道摄入被毛霉菌污染的食物后,毛霉菌在肠道内定植并侵入血液,进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机体处于高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且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当接触到毛霉菌污染物质后,更容易发生感染并发展为真菌性脑膜炎。
2.内源性感染途径:在人体正常菌群中也可能存在一些条件致病性真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内源性真菌可大量繁殖并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感染。例如,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时,一些原本处于共生状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可能过度生长,进而侵入血液并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真菌性脑膜炎。对于长期住院且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由于肠道菌群失调风险增加,内源性真菌感染的可能性也相应提高。
二、宿主因素对真菌性脑膜炎发生的影响
(一)免疫功能缺陷
1.获得性免疫缺陷
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由于HIV病毒破坏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对真菌的清除能力大幅下降。据相关研究,艾滋病患者中真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例如,在艾滋病晚期患者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患病率较高,这是因为患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无法有效抵御新型隐球菌的侵袭,使得新型隐球菌能够轻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大量繁殖。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器官排斥反应,这类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真菌的抵抗力减弱。以肾移植患者为例,术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其发生真菌性脑膜炎的风险显著增加,因为免疫抑制剂抑制了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使得真菌能够突破机体的防线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2.先天性免疫缺陷: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由于体内先天性缺乏某些免疫相关的蛋白或细胞,导致机体从出生起就存在免疫功能缺陷。例如,先天性补体缺乏症患者,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缺乏会影响机体对真菌的清除,使得这类患者更容易发生真菌性脑膜炎,而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因为先天性免疫缺陷无法通过后天干预完全纠正,机体长期处于易受真菌侵袭的状态。
(二)基础疾病影响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存在高血糖状态,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也会受到影响,包括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以及T淋巴细胞的功能等都可能出现异常。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真菌性脑膜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其体内环境紊乱,更易受到毛霉菌等真菌的侵袭,毛霉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严重的真菌性脑膜炎,且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真菌性脑膜炎,病情进展往往较快,预后相对较差。
2.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如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在疾病本身影响以及化疗等治疗手段的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严重低下。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使得机体抵御真菌的能力大幅下降。同时,恶性肿瘤本身会消耗患者的机体营养,进一步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因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是真菌性脑膜炎的高危人群,曲霉菌等真菌容易侵袭这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严重的感染。
三、环境因素与真菌性脑膜炎的关联
(一)地理环境因素
1.气候与真菌分布: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影响真菌的分布。例如,在潮湿、温暖的地区,新型隐球菌的孢子更容易在土壤、鸽粪等环境中存活和繁殖。在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湿润、温度适宜,真菌性脑膜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研究发现,这些地区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报告病例数多于干燥、寒冷地区,因为适宜的气候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人体接触真菌孢子并感染的机会。
2.特定地理区域的真菌优势菌种:某些特定地理区域可能存在优势的致病真菌菌种。比如在一些鸽子饲养密集的地区,新型隐球菌的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鸽粪是新型隐球菌的重要传染源之一,这些地区的人群接触鸽粪的机会较多,从而增加了感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能性。而在一些霉菌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域,曲霉菌等真菌的存在概率较高,该区域人群吸入曲霉菌孢子后发生曲霉菌性脑膜炎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二)医院环境因素
1.医院内真菌污染:医院中一些环境如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病房等,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免疫力低下,且医院内的医疗器械、空气、物体表面等可能存在真菌污染。例如,ICU内长期住院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使用的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等医疗器械如果消毒不彻底,可能会成为真菌传播的媒介。有研究显示,医院内某些区域的空气样本中可检测到真菌孢子,新生儿病房中由于新生儿免疫力极低,接触到被真菌污染的环境后更容易发生真菌性脑膜炎,如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可在新生儿病房的环境中存活并感染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
2.医疗操作与真菌性脑膜炎的关联:一些侵入性医疗操作也会增加真菌性脑膜炎的发生风险。例如,腰椎穿刺等中枢神经系统有创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无菌技术执行不严格,就可能将外界的真菌带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感染。对于接受过多次腰椎穿刺等有创操作的患者,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真菌性脑膜炎的可能性会增加,因为有创操作破坏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为真菌侵入提供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