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肛门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肛裂、痔疮、肠道炎症、直肠息肉等。
1.肛裂
长期便秘、大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度,易使肛管皮肤裂伤,形成肛裂。出血量较少,多为粪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手纸染血,同时伴有肛门剧烈疼痛,疼痛呈周期性。
2.痔疮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内痔尤为多见。当腹压增加,如排便用力、久坐久站等,痔核表面黏膜破损,就会引发出血,多为鲜红色,呈滴血或喷射状,一般不与粪便混合。
3.肠道炎症
如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引起出血,常伴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4.直肠息肉
直肠黏膜异常增生形成息肉,息肉质地较脆,受粪便摩擦或排便刺激时容易出血,血液一般为鲜红色,附着在粪便表面,有时还会伴有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