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能否治好不能一概而论,受疾病类型、危险分层、治疗手段及患者个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部分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而部分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
从疾病类型来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儿童低危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规范的化疗方案,治愈率可达80%以上,因为儿童对化疗药物耐受性较好,且该类型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相对敏感。一些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随着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等药物的应用,患者5年生存率有所提升,多数患者经诱导分化治疗、巩固强化治疗后可长期生存,实现临床治愈。
然而,高危型急性白血病治疗难度较大。例如伴有复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的急性白血病,容易复发,即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仍不理想。此外,患者年龄、身体基础状况也影响治疗效果。老年患者因脏器功能衰退,难以耐受高强度化疗,且易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明显低于年轻患者。
因此,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通过多学科协作,综合运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