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非萎缩性胃炎可能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贫血、胃黏膜糜烂、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疾病。
1.消化性溃疡
长期非萎缩性胃炎若持续存在,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受损,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袭作用相对增强。研究表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部分人群因胃黏膜屏障破坏,胃酸刺激黏膜下层,容易引发溃疡。
2.贫血
长期炎症刺激会影响胃内的内因子分泌。内因子对于维生素B12的吸收至关重要,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另外,胃炎导致的长期慢性失血,如胃黏膜少量渗血,可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3.胃黏膜糜烂
炎症的长期刺激可使胃黏膜反复充血、水肿,进而发展为糜烂。糜烂进一步发展,损伤血管可能导致出血。胃黏膜糜烂在长期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可达30%-50%,这可能与炎症程度、饮食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
4.萎缩性胃炎
长期的非萎缩性胃炎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胃黏膜的固有腺体可能会逐渐萎缩。当炎症持续存在,胃黏膜上皮细胞反复损伤与修复,导致腺体数量减少,从而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5.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
随着病情进展,胃黏膜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肠上皮化生,即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替代。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异型增生,这是一种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