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伴胃窦糜烂的原因及症状
浅表性胃炎伴胃窦糜烂的原因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药物因素、饮食不规律、精神因素和胆汁反流等;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症状、呕血和黑便、其他症状等。
一.浅表性胃炎伴胃窦糜烂的原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浅表性胃炎伴胃窦糜烂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在胃内长期生存,损伤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导致胃黏膜炎症和糜烂。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感染后因身体机能下降,胃黏膜修复能力弱,病情可能更难恢复。
2.药物因素
长期或不恰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引发胃黏膜损伤。女性可能因生理期疼痛滥用止痛药物而增加患病风险,老年人常因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服药,也容易受到药物的不良影响。
3.饮食不规律
经常暴饮暴食、过度节食、进食过快或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物理和化学性刺激,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年轻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现象较为普遍,增加了患病几率。
4.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血管收缩,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职场人士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易引发该病。
5.胆汁反流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等原因可导致胆汁反流至胃内,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会损伤胃黏膜,引起炎症和糜烂。中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幽门括约肌松弛,更容易出现胆汁反流。
二.浅表性胃炎伴胃窦糜烂的症状
1.上腹部疼痛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灼痛等,疼痛程度不一。疼痛一般无明显规律,可在进食后或空腹时发作。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感受,常表现为哭闹、拒食等;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可能疼痛症状不典型。
2.消化不良症状
包括腹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腹胀通常在进食后加重,影响患者的食欲。消化不良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利,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较弱,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3.呕血和黑便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胃黏膜糜烂出血,出血量较少时可表现为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呕血。这种情况在病情较为严重或未及时治疗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儿童和老年人出现出血症状时,由于耐受性较差,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4.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长期患病可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下降,免疫力降低,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身体机能和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