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不是心脏病
冠心病属于心脏病范畴,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等,其发病机制与冠状动脉受损、斑块形成等有关,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男性发病风险通常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人群患病风险高,需关注相关因素预防。
冠状动脉的作用及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是给心脏自身供血的血管,正常情况下能保证心肌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以维持其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当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作用下,冠状动脉内膜受损,脂质等物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随着斑块逐渐增多,会使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心脏供血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使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急性缺血坏死,即急性心肌梗死,这是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情况之一。
不同人群冠心病的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年龄与性别:一般来说,男性冠心病发病风险通常高于女性,尤其是绝经前的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发病相对较少。随着年龄增长,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更容易发生。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血管老化,更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的病变导致冠心病。
生活方式: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冠心病风险更高,像长期高脂饮食的人,血液中血脂水平容易升高,脂质更易在冠状动脉内膜沉积形成斑块;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功能可能出现问题,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这些生活方式因素都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可能性。
病史因素:本身有高血压病史的人,血压持续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糖尿病病史的人,体内糖代谢紊乱等因素也会影响血管,容易引发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冠心病。所以有这些基础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心血管健康,积极控制相关指标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