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脚气的药都有哪些
抗真菌外用药分为咪唑类(如酮康唑、咪康唑乳膏)、丙烯胺类(如特比萘芬乳膏),中成药外用药有复方土槿皮酊、足光散,不同人群用治脚气药需注意,患者生活中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
一、抗真菌外用药
1.咪唑类抗真菌药:常见的有酮康唑乳膏,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对皮肤癣菌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咪康唑乳膏也是常用药物之一,同样是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其代谢过程来达到抗真菌效果,可用于治疗脚气引发的瘙痒、脱皮等症状。
2.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乳膏,能特异性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使真菌细胞内角鲨烯堆积,细胞膜结构破坏,进而发挥杀菌和抑菌作用,对脚气致病真菌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有效改善脚气相关症状。
二、中成药外用药
1.复方土槿皮酊:主要成分土槿皮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多种皮肤癣菌等,能起到一定的抗真菌、止痒功效,对脚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使用时需注意皮肤破损处不宜使用,因为可能会引起刺激疼痛等不适。
2.足光散:由水杨酸、苯甲酸、硼酸、苦参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敛汗的功效,可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等,对于脚气伴有脚汗多、异味等情况有一定改善作用,但皮肤破溃者禁用。
不同人群使用治疗脚气药物需注意: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娇嫩且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抗真菌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温和且经过儿童适用验证的药物;孕妇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谨慎,因为部分药物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对胎儿产生影响,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药物;老年人如果有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情况,避免因药物蓄积等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前最好咨询医生。同时,脚气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以防交叉感染,影响治疗效果和导致病情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