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型心绞痛症状
变异型心绞痛有其独特症状,发作时疼痛部位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多处,性质剧烈,多在休息或夜间凌晨发作且无明显活动诱因,时间数分钟至15分钟左右;伴随心电图ST段抬高,还可能有心悸、出汗等症状,老年者易有头晕等脑供血不足表现,女性症状可能不典型。
发作特点
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范围往往较广,不像稳定性心绞痛疼痛相对局限。
疼痛性质:疼痛程度一般较为剧烈,患者常感觉压榨性、闷痛或绞痛,与稳定性心绞痛的压榨性疼痛类似,但变异型心绞痛有时疼痛更为严重。
发作时间:多在休息或日常生活中发作,尤其在夜间或凌晨较为常见,这与稳定性心绞痛多在活动劳累时发作不同。研究表明,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间通常较短,一般持续数分钟至15分钟左右,但也有个别情况持续时间较长。
发作诱因:无明显活动劳累等诱因,常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而冠状动脉痉挛可在休息状态下发生,比如部分患者在睡眠中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诱发变异型心绞痛。
伴随症状
心电图改变: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这是变异型心绞痛的重要特征之一。ST段抬高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与心肌缺血的程度相关,ST段抬高可呈暂时性,发作缓解后ST段可恢复正常。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在发作变异型心绞痛时,心电图的变化可能更易被监测到,而对于年轻、生活方式较为健康但突发冠状动脉痉挛的人群,心电图的ST段抬高表现也较为典型。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心悸、出汗等症状,心悸是因为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节律可能出现变化,出汗则是身体对疼痛刺激等的一种应激反应。在老年人群中,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可能在发作变异型心绞痛时,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更容易出现头晕等脑供血不足相关症状,因为心肌缺血可能进一步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脑灌注减少。而对于女性患者,在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症状有时可能不典型,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鉴别诊断,因为女性的心血管系统生理特点与男性有一定差异,可能导致疼痛的放射部位等表现不那么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