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表现
慢性骨髓炎有多方面表现,局部有窦道形成、组织肿胀疼痛、骨质改变;全身有低热、消瘦乏力;儿童患者会影响骨骺发育致肢体短缩畸形,老年患者恢复慢易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
局部表现
窦道形成:皮肤表面会出现经久不愈的窦道,窦道内会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有时还可排出死骨等组织。这是因为骨髓内的感染病灶与外界相通,炎症持续刺激导致局部组织破坏形成通道。例如,长期不愈合的窦道周围皮肤可能会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改变。
局部组织肿胀、疼痛:病变部位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在活动或按压时会有疼痛感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在天气变化时疼痛可能会加重。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会导致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引起肿胀和疼痛。
骨质改变: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可发现骨质破坏、增生等改变。骨质破坏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模糊等,骨质增生则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增粗等。这是由于骨髓内的感染刺激骨组织不断进行修复和破坏的过程。
全身表现
低热:部分患者会出现间断性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但并非所有慢性骨髓炎患者都会出现低热症状,有些患者全身症状可能不明显。
消瘦、乏力:由于长期慢性炎症消耗身体能量,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乏力的表现,精神状态相对较差。对于儿童患者来说,长期的慢性骨髓炎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身高增长缓慢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身体的虚弱状态,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骨髓炎可能会影响骨骺的发育,导致肢体短缩、畸形等。因为儿童的骨骺是骨骼生长的重要部位,骨髓内的感染如果累及骨骺,会干扰正常的骨骼生长发育过程。例如,下肢的慢性骨髓炎可能导致患侧下肢较健侧短,并且可能出现肢体弯曲畸形等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慢性骨髓炎往往恢复较慢,且容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慢性骨髓炎的愈合,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和炎症的控制。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所以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管理以及加强营养支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