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
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治疗中的内镜下套扎术安全有效,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需注意避免并发症;介入治疗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对特定患者有效但有并发症风险;药物治疗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预防出血但有禁忌证;外科手术创伤大,需综合评估患者情况。
一、内镜治疗
1.内镜下套扎术(EVL):通过在内镜下用橡皮圈套扎胃静脉曲张的曲张静脉,使其缺血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目的。多项临床研究表明,EVL对于胃静脉曲张的治疗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再出血的风险。在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患者中均可应用,但对于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操作风险。
2.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EIS):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到曲张静脉内,引起血管内膜炎症、血栓形成,最终使静脉闭塞。研究显示EIS对胃静脉曲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在操作时要注意避免误注入周围组织导致并发症。对于有凝血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应慎用,因为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二、介入治疗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通过介入手段在肝内建立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治疗胃静脉曲张及其引起的出血。TIPS对于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的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但该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肝性脑病等,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能有所差异,老年患者相对更易发生肝性脑病,需密切监测。对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较差的患者要谨慎考虑。
三、药物治疗
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来预防胃静脉曲张的出血。研究表明长期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胃静脉曲张患者再出血的发生概率。但对于哮喘患者、严重心动过缓患者应禁用,因为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心动过缓。在不同年龄患者中,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更密切监测心率等指标。
四、外科手术治疗
1.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对于某些严重的胃静脉曲张患者,外科手术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在考虑手术治疗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肝功能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大、身体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权衡手术获益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