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吃什么药
荨麻疹的治疗涉及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不同药物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同时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辅助治疗
1.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可通过血-脑屏障,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儿童使用需谨慎,因其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等;成人使用时也需注意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困倦等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的情况,对于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群不建议使用。
2.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相较于第一代抗组胺药,中枢镇静作用较弱,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患者耐受性较好。西替利嗪对于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荨麻疹患者适用,氯雷他定适用于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荨麻疹患者,一般不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但仍有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口干、头痛等不适,在用药前需告知医生自身的基础疾病等情况,如本身有严重肝脏疾病等,使用时需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糖皮质激素
对于病情严重,如出现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但糖皮质激素有较多不良反应,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在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更加谨慎,需权衡利弊后谨慎用药。
免疫抑制剂
对于慢性反复发作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荨麻疹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但免疫抑制剂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可能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感染等,在使用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并且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使用时需更加谨慎,因为他们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易感性可能与成人不同。
此外,对于荨麻疹患者,还需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过敏原可能不同,例如儿童可能对食物过敏原如牛奶、鸡蛋等较为敏感,成年人可能因接触宠物毛发、花粉等而诱发荨麻疹,有特定生活方式如经常处于污染环境或频繁接触化学物质的人群也需格外注意避免相关过敏原接触,以减少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辅助荨麻疹的治疗也有一定帮助。



